奥希替尼研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正是从2005年开始研究人员在患者的身体上监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从此时开始就有很多制药企业开始研究这个方面的治疗药物,并且要致力于克服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耐药性。
在2012年的时候,第1个关于ETFr突变抑制剂就已经上市。这个药品成为第1个有潜力的第3代的相关治疗药物,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它能够精准作用于基因突变的细胞,对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着更好的效果,相对于第1代药品来说,副作用更小,疗效也会变得更好。
奥希替尼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有60名患者存在了这种基因突变的情况,用于一线治疗之后,客观的缓解率达到了77%,无进展生存期突破了19个月,超过55%的患者有18个月的良好的生存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严重的耐药性。
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发现,411名患者接受了这个药物的治疗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突破了11个月,客观的缓解率高大66%,中位缓解持续的时间,在12个月到13个月左右,远远超过了同类型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