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或阻塞而引起的,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病理状态。心绞痛的病理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血液和氧气的主要血管。当冠状动脉的内径变窄或者发生血栓形成时,血液流动受到限制,导致供应心肌的血流减少,引起心肌缺血和氧供应不足。血管内膜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冠状动脉狭窄和阻塞的主要原因。
2. 心肌缺血: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即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缺氧状态。缺血使得心肌细胞无法正常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细胞开始释放一些代谢产物和细胞损伤标志物,这些物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信号传导,患者出现胸痛或不适感。
3. 病理学特征:心绞痛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使得心肌的供血减少,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细胞开始发生变性,出现均质性或斑点状的细胞浅嗜碱性水肿和细胞器脱失。在严重的情况下,心肌细胞会发生坏死,形成灶状坏死区域。
4. 诊断依据: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是基于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史上患者通常会有胸痛或不适感,常与运动或情绪激动相关,伴有放射痛、气短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金标准检查方法,通过注入对比剂观察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阻塞,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总结起来,心绞痛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以及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等病理学特征。临床上,病史、症状和体征与相应的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对心绞痛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干预,改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