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它是导致心脏病和心脏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的病理特征是指在患者心脏组织中观察到的病理学上的变化。以下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最常见的病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动脉壁的疾病,由于动脉内膜下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atheroma)。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增大,动脉壁变得僵硬和狭窄,从而减少了心脏肌肉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
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主要由胆固醇和脂质组成。斑块形成时,动脉内皮细胞遭受损害,脂质渗入并逐渐囤积。斑块的表面可以裸露、破损或溃疡,这有可能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形成血栓。
3. 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在冠心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炎症、氧化应激和其他损伤因素的作用,内皮细胞功能可能受到损害。这会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的异常和血小板聚集增加,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
4. 内膜增厚与纤维斑块形成: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内膜增厚,斑块变得更为复杂。纤维斑块中包含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这些细胞参与形成斑块的纤维包膜。斑块的稳定性与纤维包膜的稳定性有关,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
5. 血栓形成:血栓是冠心病中的另一个重要病理特征。当斑块破裂或溃疡时,会暴露给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导致血栓形成。形成的血栓会堵塞动脉,进一步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
6.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冠心病导致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会导致心肌缺血(心肌血流不足)。如果缺血严重和持续,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即心肌细胞发生坏死。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病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障碍、动脉斑块形成和血栓形成。这些病理变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堵塞和心肌血供不足,最终会引发心脏病症状,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了解并认识这些病理特征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