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血管壁内的脂肪和胆固醇积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变得狭窄和硬化。该疾病主要影响中小动脉和动脉侧支,特别是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得了动脉粥样硬化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缺血症状:当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供血受阻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缺血症状。在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或不适感,即心绞痛。其他部位动脉狭窄时,例如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咳嗽、呼吸困难、腿部疼痛或跛行。
2.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时,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此外,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增加患者患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当颈动脉狭窄或斑块糜烂形成血栓时,会引起脑缺血或脑梗死,导致中风的发生。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行走困难、视力模糊或失明等中风症状。
4. 外周动脉疾病:得了动脉粥样硬化后,外周动脉病变也较为常见。这意味着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出现下肢疼痛、跛行、足部溃疡或坏疽等。
上述症状都提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循环系统造成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这种情况下疾病常常在体检或诊断其他相关疾病时被发现。
有了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意味着生活终结。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和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与医生密切合作,按照他们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