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由于骨骼组织的丢失和骨骼结构的变化,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容易骨折。该疾病通常是无症状的,直到发生骨折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时,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以下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常见临床症状:
1. 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使骨骼变得脆弱,并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尤其是在容易受力的部位,如腕部、脊柱和髋关节。
2. 身高减少:患者可能会在骨质疏松症进展时逐渐失去身高。这是由于椎体骨质减少造成椎骨塌陷,使脊柱弯曲,导致身高减少和驼背。
3. 脊柱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导致脊柱椎体的骨质减少,容易出现脊椎骨折。这种骨折可能会引起剧烈的背痛,尤其是在弯腰或举重时。
4. 骨折不良愈合: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往往愈合缓慢且困难。骨骼再生过程中,骨质的形成速度相对较慢,容易导致骨折不完全愈合或出现畸形骨折。
5. 骨痛: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出现骨痛,尤其是在运动或劳累后。这种骨痛可能会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并影响其生活质量。
6. 脆性指甲和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症也可能导致指甲变脆和牙齿松动。这是由于骨质疏松影响了钙的吸收和分配,进而对牙齿和指甲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姿势改变和行走困难:当骨质疏松进展到严重程度时,患者可能出现姿势改变,如驼背和弯腰。这可能会导致行走困难和平衡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在早期阶段常常不明显或不易察觉。因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预防和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