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异常有关。HAE患者通常会出现周期性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的水肿,这些症状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HAE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一类叫做血管舒缩酶(bradykinin)的化学物质的异常产生和调节。正常情况下,血管舒缩酶通过受体与细胞中的血管收缩素转换酶(ACE)相互作用,产生血管收缩素。在HAE患者中,这一过程发生了变异。
HAE的最常见类型是由C1酯酶抑制剂缺乏引起的,C1酯酶抑制剂是一种抑制血管舒缩酶生成的物质。当C1酯酶抑制剂缺乏时,血管舒缩酶无法被正常地抑制,导致其在人体内过度积累。血管舒缩酶的过度积累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种叫做激肽的物质,这些激肽能够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壁的渗透增加,最终导致水肿的发生。
此外,HAE患者常常存在一个叫做C1酯酶功能失调的基因突变。C1酯酶是一个参与免疫系统调节的酶,对抗体依赖性和抗体非依赖性途径的炎症反应都起到调节作用。当C1酯酶功能受损时,这种调节作用就会失去平衡,导致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异常。此外,这种功能失调也会导致补体途径异常激活,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和水肿的程度。
HAE的发病机制还涉及其他多种遗传因素,如血浆卡利坦生成的异常、激肽释放酶基因突变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类型的HAE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影响了血管舒缩酶与其他相关分子之间的平衡,导致血管扩张和水肿的产生。
总体而言,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遗传因素和免疫炎症反应的异常调节。对于HAE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血管舒缩酶的生成和调节,以及针对炎症过程的干预,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