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Hepatitis 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临床表现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则根据感染者的免疫状态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乙肝的一些常见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感染:有些乙肝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下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这意味着感染者在没有自觉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携带和传播乙肝病毒。
2. 急性肝炎:部分感染者会发展成急性肝炎。开始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肝炎症状会逐渐加重,包括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肝区疼痛、肝肿大等。
3. 慢性乙肝:如果乙肝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就会被定义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一些患者可能继续经历急性肝炎的症状,而其他人则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的不适感。长期持续的慢性乙肝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脏组织的结缔组织增多)和肝癌。
4.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慢性乙肝可导致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纤维组织增多),进而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病情进展较快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腹水(腹部积液)、黄疸、肝功能不全、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以及倦怠感等。
尽管乙肝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但肝功能检查和乙肝病毒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DNA)的检测都是确诊乙肝的关键。对于急性肝炎和慢性乙肝病例,医生可能会根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相关的血液检测综合判断。
乙肝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和遵循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避免与血液接触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乙肝病毒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