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肾脏,也被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重要并发症。在狼疮性肾炎中,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活跃,导致抗体攻击肾脏组织,从而引发肾功能损害。这种疾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单位,起着过滤尿液和排除废物的关键作用。在狼疮性肾炎中,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的结果是自身抗体产生,并结合到肾小球中的抗原上,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壁的损伤和炎症细胞的浸润。随着炎症的进展,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其正常工作,如透过过滤血液和保留血中有用物质。
此外,狼疮性肾炎也可以引起肾小管的损害。肾小管是肾脏中负责重新吸收和排泄尿液中物质的管道。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管中积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这可能导致尿液中的废物无法被有效排出,而积聚在体内,造成进一步的肾功能损害。
狼疮性肾炎主要影响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受损会导致肾脏过滤血液和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受损,而肾小管的受损则影响废物的排泄和液体的重新吸收。如果不及时治疗,狼疮性肾炎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肾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措施。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狼疮性肾炎的进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