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是一组主要影响小血管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十分复杂,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判断。本文将详细介绍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病理诊断。
一、ANCA的作用
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AAV的重要免疫标志物。主要包括c-ANCA(针对蛋白酶3, PR3)和p-ANCA(针对髓过氧化物酶, MPO)。不同类型的ANCA与不同类型的血管炎相关联: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GPA) - 通常与c-ANCA阳性有关。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 - 通常与p-ANCA阳性有关。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EGPA) - 可能与p-ANCA阳性有关,但有时不表现为ANCA阳性。
二、临床表现
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疲劳、体重减轻等,此外还有特异性器官受累表现:
呼吸系统:鼻塞、鼻出血、咳嗽、呼吸困难。
肾脏: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皮肤:紫癜、溃疡。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
三、病理学特征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定AAV诊断的金标准。以下是典型的病理特征:
1. 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
组织标本中观察到的坏死性血管炎性变化是AAV的重要病理特征。可见血管壁坏死、纤维素样坏死以及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
2. 肉芽肿形成
特别是在GPA中,可以观察到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坏死性肉芽肿。这些肉芽肿通常在肺和上呼吸道中最为明显。
3. 肾小球肾炎
在肾活检中,AAV患者常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会观察到弓形体的形成。
4. 浸润
在受累器官(如肺、皮肤和神经)中,常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这种浸润可能与血管破坏有关。
四、实验室检查
除了病理学检查,ANCA检测是临床上诊断AAV的重要工具。ANCA检测主要包括: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用于检测ANCA的形态,鉴别c-ANCA和p-ANC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针对特定抗原(PR3和MPO)的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实验室和病理学证据。病理学检查通过观察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形成和肾小球肾炎等特征,提供了明确的诊断依据。结合ANCA检测,可以有效地确定疾病类型并指导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