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肺部结节
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结节较小时多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可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表现多种疾病均可表现为肺部结节,如肺错构瘤、肺结核球、肺癌等以病因治疗为主,如抗结核、抗肿瘤等治疗
肺癌转移
概述肺癌转移是指原发于肺部的恶性肿瘤,通过直接浸润、血行、淋巴或脱落后种植等方式转移到肺内或肺外的组织或器官,形成新的病灶。其临床表现除肺癌常见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外,还出现相应转移部位受损的表现。
肺癌骨转移
肺癌转移至骨组织称为肺癌骨转移可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麻木、高钙血症、焦虑、抑郁等症状肺部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淋巴转移至骨组织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肺癌原发病治疗、止痛、双膦酸盐和心理支持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组常见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等可能与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或被抑制、物理、化学、遗传等有关化疗和单克隆抗体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乏特壶腹周围癌
乏特壶腹周围癌系指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病程进展缓慢,黄疸出现早,手术切除率60%左右,五年生存率40%~60%。
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肾损害
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肾损害是指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肿瘤自身发展或治疗药物或措施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和肾小管功能异常的肾脏疾病。
恶性肿瘤相关炎性肌病
恶性肿瘤相关炎性肌病(malignant tumor associated inflammatory myopathy)约占所有特发性炎性肌病的10%(6%~60%)。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各种肌病,包括炎性肌病,如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等,临床较常见,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的机会越多,且在病理形态学改变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恶性肿瘤相关性肾损害
恶性肿瘤相关性肾损害(renal lesion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tumor)主要指肾外肿瘤引起的肾损害。肿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损害肾脏,血液系统肿瘤最常侵犯肾脏。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躯体、脏器肿瘤等均可损害肾脏。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是引起肾脏损害的常见实体恶性肿瘤,而直肠、胰腺、头颈部、胆道、肝脏肿瘤等较少见。血液系统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淋巴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均可引起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是引起肾脏损害和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近20%的骨髓瘤患者存在肾衰竭。良性肿瘤引起肾脏损害较少见,子宫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肝细胞腺瘤、良性卵巢肿瘤、嗜铬细胞瘤等可能引起肾脏损害。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是指造血组织以外的各种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贫血。其贫血表现类型和程度因恶性肿瘤种类、病程、治疗方法不同而各异。临床表现随肿瘤种类、发生部位及转移扩散程度不同而异。消化道肿瘤贫血发现较早,症状重,常与其易引起出血和合并营养吸收障碍有关,甚至贫血为肿瘤的首发症状而引起注意。
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肾脏疾病
广义的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肾脏疾病是指由于肿瘤直接侵犯肾脏、免疫机制影响及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等肿瘤代谢异常所引起的肾损害。狭义的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肾脏疾病则是指由免疫机制所致的肾脏损害,又称副肿瘤性肾小球病,以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最常见。
恶性淋巴瘤
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症状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发热、消瘦、盗汗等常见病因有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或抑制、职业暴露或者遗传等化疗和单克隆抗体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肺结节
病理诊断为恶性的肺结节可出现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消瘦、乏力等症状原发性肺癌、类癌、其他癌症转移到肺等可导致以手术治疗为主
多毛细胞白血病
多毛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突出特点是增生的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有多量绒毛样小突起。本病属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多毛细胞白血病是什么多毛细胞白血病属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病以毛细胞增殖、外周血循环淋巴细胞增加并浸润骨髓伴显著的脾肿大为特征。目前该病的首选药物为核苷酸类似物。该病绝大多数患者肿瘤细胞内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显微镜下,典型的毛细胞是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的小淋巴细胞,细胞核椭圆形、肾形或哑铃形,胞浆丰富并呈淡蓝灰色,细胞膜上呈现精细的向周围分布的毛状突出,且细胞强表达CD19、CD103、CD25、CD22、 CD11。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一般为全血细胞减少,显著脾脏肿大,但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外周血和骨髓中均有特异的胞质毛样突起的“多毛”B淋巴细胞,并常伴有骨髓纤维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干扰素取代脾切除术成为大部分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开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如克拉屈滨)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治疗多毛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若确诊为多毛细胞白血病,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上述药物使用应谨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多发性脑膜瘤
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的脑膜瘤时称为多发性脑膜瘤。多发脑膜瘤多见于大脑凸面,分散在一个较大的脑膜瘤周围,也可发生于颅底。有时可见多个脑膜瘤同时出现在脑室内与脑室外,或同时发生于幕上和幕下。另外,临床上还常见颅内脑膜瘤与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同时存在的情况。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renal damage in multiple myeloma)又称骨髓瘤管型肾病,指骨髓瘤细胞浸润,以及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从肾脏排泄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临床主要可见异常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浸润破坏骨骼,引起骨病、高钙血症贫血。约2/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蛋白尿,半数左右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治疗除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药物联合方案外,应积极控制感染,针对肾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典型表现是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及高钙血症等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辐射及化学因素等相关无症状者暂不需要治疗,有症状者需接受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顶叶综合征
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侧裂之上,后侧与枕叶相连。中央后回接受来自对侧身体的深、浅感觉冲动,为皮质感受中枢,顶上小叶为实体觉的分析区,缘上回为运用中枢,角回在优势半球为阅读中枢。顶叶综合征即失语-失用-失读综合征,也称Bianchi综合征。多见于脑外伤,顶叶肿瘤、大脑中动脉病变,脑瘤中表现该综合征者神经胶质瘤约比脑膜瘤的发病率高1倍。
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脏疾病可出现皮肤瘙痒、黄疸、乏力、粪便恶臭、夜盲、骨痛等症状可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必要时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或肝移植治疗原发病治愈后通常预后良好,严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炎可进展为肝衰竭
胆囊癌患者护理
胆囊癌是胆囊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居第5~6位,在胆道恶性肿瘤中是最常见的。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多数患者一经确诊都是晚期,预后较差。对胆囊癌患者腹痛、恶心、呕吐、腹水、体重下降、黄疸等现存或潜在问题的重发现和处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胆囊癌
胆囊癌指发生于胆囊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出现腹部不适、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等高危因素有关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