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影响远隔的自身器官而引起功能障碍的疾病。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也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而是全身性癌肿的远隔效应,如肺癌、卵巢癌等可以出现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炎性和神经退行性变的远隔效应。
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是指神经系统各部位经电离辐射所产生的组织不良反应,是头颈部恶性肿瘤、脑血管畸形及胸部肿瘤等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偶发于电离辐射事故中;其不良反应可能与照射总剂量、每次照射分量的大小、照射总的时间和被照射的神经组织的容积和部位有关。每个患者的安全照射剂量可根据患者原神经系统疾病性质、先前的外科手术,伴用的化疗药物和个体敏感性推算。
神经内分泌肿瘤
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患者可多年甚至终身无症状,临床上也无特异性表现病因尚不明确,部分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疗及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种手段
缺铁性贫血
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因缺铁引发的贫血症状包括乏力、易倦、头晕、气短、心悸、肤色苍白、毛发干枯等通过饮食调整、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来纠正贫血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病能否得到根治
气管肿瘤
气管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儿童期的气管肿瘤绝大部分(90%)为良性,成人者恶性占多数。本病不论良性或恶性均应手术治疗。良性肿瘤切除后,完全痊愈,恶性肿瘤若能及时彻底切除,亦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皮肤B细胞淋巴瘤
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系皮肤淋巴瘤中以B淋巴细胞瘤性增生的一组独特的淋巴瘤。皮损好发于头、颈部、躯干和下肢,损害可为单个、多个或呈泛发性的红色或紫红色丘疹、结节或斑块等,持续数月或数年。CBCL可分为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和继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两类。原发性CBCL可进行局部放射疗法或切除可以治愈,预后较好。
盆腔积液
盆腔生理或病理原因形成的液体,聚集在后穹隆处形成盆腔积液生理性可无症状,疾病引起者可出现下腹胀痛、月经紊乱等生理性积液多与经血逆流等有关,病理性积液多与盆腔炎、恶性肿瘤等有关生理性积液多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积液需针对病因治疗
黏液性囊腺瘤
概述黏液性囊腺瘤除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外,常指胰腺黏液性囊腺瘤,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是起源于胰管上皮或腺泡组织并分泌黏液的囊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8%左右。它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病因、病理和临床预后特征的低度恶性淋巴瘤。根据肿瘤发病部位,临床将MALT淋巴瘤分为胃和非胃MALT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约占50%左右,以成人多见,男女比例相近,约为1:1.2。
脑转移瘤
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脑部,形成继发性脑肿瘤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失语、癫痫、精神失常、昏迷等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
脑室内脑膜瘤
脑室内脑膜瘤起源于脑室系统的脉络丛组织。临床上属于少见的脑膜瘤类型,其中又以起源于侧脑室脉络丛的侧脑室内脑膜瘤最为多见。早期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多数病人已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故常见头痛、视盘水肿。
囊性肾癌
影像学上以肾囊性改变为主,且经病理证实为肾癌的疾病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包块及疼痛、肉眼血尿等症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及中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以综合治疗为主
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定义为:①用标准的诱导缓解方案治疗2个疗程未达部分缓解者。②首次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者,又称早期复发。③首次缓解后6个月后复发,但用原诱导缓解方案再次治疗失败者。④多次复发者。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占全部初治病例的20%左右。难治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少,仅占5%左右。难治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20%左右。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占30%左右。已经获得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再经正规的缓解后治疗,最终仍有高达60%~80%的病例将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仅30%左右的病例复发。因此,整体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最终比例高达70%~80%,换言之,单纯药物治疗获长期无病生存的急性白血病病例仅占20%~30%。复发的定义: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超过5%,又称髓内复发;或出现骨髓以外部分的白血病病变,又称髓外复发(通常以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白血病最为多见)。一般约50%的病例在缓解后的第一年内复发,而80%的病例都会在缓解后的第三年内复发,也就是说,3年时不复发,则复发的可能性已大大减少。此外,儿童病例髓内、髓外复发约各占50%,而成人患者则95%为髓内复发。
NK/T细胞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是起源于成熟NK/T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NK细胞和T细胞具有共同的祖细胞,两者在功能和某些抗原的表达上具有相似之处,NK/T细胞淋巴瘤因起源于这两种细胞而得名。NK/T细胞淋巴瘤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主要见于成年人。
泌乳素瘤
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的下丘脑-垂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闭经、溢乳、不孕(育)、高泌乳素血症及垂体占位性病变。有临床症状的泌乳素微腺瘤一般不会长成大腺瘤。部分腺瘤有侵袭性,出现腺瘤增大及血PRL升高。在垂体功能性肿瘤中发生率占首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泌乳素瘤是什么意思泌乳素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瘤,分泌过量泌乳素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泌乳素瘤多为良性,主要症状包括高泌乳素血症和垂体瘤占位性症状等。育龄女性典型症状为闭经、溢乳、不育三联征,在男性则为性欲减退、阳痿与不育三联征。垂体瘤占位性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垂体功能减退等。根据瘤体大小可分为微腺瘤和大腺瘤,女性患者中微腺瘤占2/3、大腺瘤占1/3,绝经后女性多为大腺瘤,男性几乎都是大腺瘤。泌乳素瘤治疗主要以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主,如卡麦角林、溴隐亭等,大腺瘤如果发生严重占位性症状可采用手术治疗。泌乳素瘤患者需要遵医嘱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行治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上可见肿瘤组织中弥漫分布的恶性大B淋巴细胞。一般临床表现为肿瘤压迫所导致的占位效应和压迫梗阻,以及盗汗、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病因为感染、免疫低下、环境因素和职业暴露、遗传等多采用化学治疗联合靶向治疗
毛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此种白血病细胞在显微镜下,尤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其胞浆有明显的毛状突起,故称为毛细胞,因而命名为毛细胞白血病。广义上仍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主要见于老年男性,男女比例为4∶1。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我国慢性白血病的主要病种,约占慢性白血病的70%,而西方国家则仅占慢性白血病的30%左右。本病主要见于成人,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也是老年人白血病的主要病种。男性多于女性,二者的比例为1.4∶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未经治疗的自然病程为3年左右。大多数病例经慢性期、加速期,最后进入急变期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而死亡。
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髓系增殖性肿瘤,t(9;22)(q34;q11)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特征性染色体改变,并在分子水平上导致BCR-ABL融合基因形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