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原发性脾淋巴瘤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表现形式。病变只涉及脾脏和脾门淋巴结受累的淋巴瘤,无肝脏或其他部位的侵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到1%。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年龄多大于50岁。PSL的预后与首发部位、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是指原发于甲状腺的淋巴瘤,为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7。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
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
概述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是指起源于气管、支气管的肿瘤,包含了一系列疾病。如起源于气管黏膜上皮即为肺癌,起源于气管的平滑肌即为平滑肌瘤或肉瘤、起源于气管软骨即为软骨瘤或软骨肉瘤等。其临床表现多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喘憋、呼吸困难等,治疗及预后则同肿瘤病理类型等有关。
幼稚细胞
幼稚细胞是指形态学上可辨认的在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期细胞(如原始粒细胞、原始红细胞)至成熟细胞(如分叶核细胞、红细胞)之间的各阶段细胞。在正常外周血片中不应有幼稚细胞(杆状核细胞也应少于5%),在正常骨髓中各阶段细胞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当造血系统发生病变时,就可能发生细胞质与量的变化,导致不同疾病发生特征性的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这就是骨髓血细胞分类的意义所在。偶见幼稚细胞是什么意思偶见幼稚细胞指的是在血涂片中偶尔可见到幼稚细胞。1.幼稚细胞又称未成熟细胞,是指细胞成熟过程中的早期细胞如晚幼粒细胞、晚幼红细胞,在正常外周血片中很少见到幼稚细胞。2.在炎症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不足,未成熟的细胞从骨髓提前进入外周血中,所以血涂片可发现幼稚细胞。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瘤、慢性白血病急变或急性白血病复发等,血涂片中原始细胞会明显增多。偶见幼稚细胞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血中幼稚细胞增多,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帮助下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或治疗。
胰腺癌患者护理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居癌症死因的第4位,居消化道癌症死因的第2位,仅次于结直肠癌。胰腺癌75%位于胰头,约90%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腺癌。其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胰腺癌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黄疽,食欲降低和消瘦时,病情多已进入中晚期。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治愈率的关键。胰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标准术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极差,手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10%~15%。胰腺癌的其他治疗还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应根据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本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期长,对护理要求高,优质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其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胰高糖素瘤综合征
胰高糖素瘤综合征又称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是胰岛A细胞瘤的一组临床表现。本病极罕见,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临床上以反复发生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口炎、口角、唇、舌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指甲松动,外阴阴道炎,贫血、体重下降、糖尿为特征。发病年龄55~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绝经期妇女多见。肿瘤多位于胰尾,其次位于胰体,位于胰头的较少,大多数为恶性,凡病程中出现皮肤黏膜损害者往往提示恶性。皮损往往先于肿瘤数年出现。恶性病程进展缓慢,至少一年以上。一般为单发,直径1.5~3cm,最大可达5cm以上。肿瘤在确诊期间大部分病例已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多为囊实性)和局部淋巴结,其次为骨、肺、肾上腺。
胰岛素瘤患者护理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B细胞肿瘤,来源于胰腺B细胞,临床上少见,但仍有一定的发生率。可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良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和高胰岛素血症。对胰岛素瘤患者低血糖综合征等现存和潜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十分有必要的。
眼眶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恶性程度不等的淋巴细胞肿瘤。按细胞形态分化和分布可分为十余个类型,临床表现大多相似,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全身的淋巴结和肝脾内,但在淋巴结外淋巴网状组织或非淋巴网状组织内也可发生。腺外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的17.5%。眼眶内缺乏淋巴组织,原发于眼眶的恶性淋巴瘤属于腺外淋巴瘤,约占腺外恶性淋巴瘤的3%,又将眼眶恶性淋巴瘤归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的范畴。
炎性假瘤
概述炎性假瘤是一种临床表现类似于肿瘤,但组织学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增殖性炎症的疾病。多见于眼部或肺部。病因尚不清楚。眼部表现为眼痛、眼睑和结膜红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等。肺部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等。
胸膜肿瘤
是发生于胸膜的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气短、发热等不同类型胸膜肿瘤病因不同,多与接触石棉、电离辐射、其他原发肿瘤转移有关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为主
小细胞肺癌
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喘鸣、胸痛等症状确切病因不明确,吸烟是小细胞肺癌主要的高危因素少数早期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多数则采取放化疗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起源于小肠黏膜下的淋巴滤泡,较常见,大多数肠道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局部表现。发病率在长期慢性乳糜泻(谷蛋白性肠病),免疫缺陷病如AIDS病患者,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免疫增生性肠病的患者可明显增高。
消化系癌伴血液病综合征
本征系指消化系的某些癌肿,如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及胆囊癌等,常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血液细胞成分增多与减少所引起的类似于血液病的一组症候群。
下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肠道的出血,包括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最常见的病因为结直肠恶性肿瘤、肠道息肉、炎症性疾病及结肠憩室等分为一般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内镜治疗一般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
无菌性炎症
由各种非生物性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与疾病类型有关,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乏力、水肿等由物理、化学、过敏、免疫、药物、肿瘤等一系列因素刺激引起以药物抗炎治疗为主,辅以康复、手术等治疗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具有黏膜组织或腺上皮的部位,如胃、甲状腺、乳腺、肺、气管等,其中胃MALT淋巴瘤占大多数,源于胃黏膜和腺体组织、具有边缘区B淋巴细胞分化和表型的结外B淋巴细胞瘤。其为低度恶性淋巴瘤,多为局部发病,进展缓慢,占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50%。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发病率较高。
胃腺癌
胃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口语中常将胃腺癌直接叫做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胃溃疡的症状早期首选内镜下切除,进展期以外科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早期预后良好,但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胃淋巴瘤
胃淋巴瘤是原发于胃的淋巴瘤,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胃淋巴瘤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抗HP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
胃恶性肿瘤
发生于胃部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胃淋巴瘤、胃间质瘤、胃肉瘤等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中晚期常表现为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等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放化疗为辅好发于40~60岁,生活饮食习惯不良、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肿瘤家族史者
胃肠间质瘤
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规范名称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及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于胃。胃肠道间质瘤是一个随着病理临床技术发展而逐渐被认识的诊断概念,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尔为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间质瘤危险分级标准基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目。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是什么意思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是对胃肠间质瘤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发现肿瘤细胞是否发生基因突变,以及基因突变的类型,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致病原因和指导用药。胃肠间质瘤的发病机制与c-Kit、PDGFRα等基因突变有关,靶向KIT蛋白和PDGFRα蛋白的药物对胃肠间质瘤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比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其他突变,如NTRK基因融合突变,可以用拉罗替尼、恩曲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检测是利用患者的血液、组织、细胞等样本,对患者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包括一代和二代DNA测序、基因芯片等不同方法,以此来发现患者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及基因突变的类型,从而帮助疾病诊断和治疗。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有不同的方法和检测项目,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胃肠间质瘤和癌症区别是什么胃肠间质瘤和癌症区别是起源不同,预后也不同。1.起源:胃肠间质瘤起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叶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癌症是发生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等。2.预后:相比较而言,胃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略低于癌,预后相对较好,肿瘤大小小于2cm,生物学性状趋于良性,预后良好;大多数癌症是高度恶性的,预后差。胃肠间质瘤和癌症的治疗是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如果是患有胃肠间质瘤或癌症,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标准是什么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主要通过该肿瘤的生长位置、直径大小以及核分裂象等来划分。1.生长位置:胃肠间质瘤生长位置不同,其危险度也不一样。如可以生长在结肠、胃、小肠等部位,也可以生长在腹膜、腹腔、肠系膜等部位,其危险度不一样。2.直径大小:如肿瘤直径的大小,直径5cm或者更大的直径,当然,胃肠间质瘤直径越大其危险度也就越大。3.核分裂象:通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然后进行观察核分裂象,该肿瘤的核分裂象高,说明危险程度大。患有胃肠间质瘤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