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
概述第一掌骨基部骨折指第一掌骨基部1厘米处的骨折,多为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近端受拇长展肌的牵拉,向桡侧背侧移位,骨折远端受拇长屈肌及拇内收肌的牵拉,向掌侧尺侧移位,骨折部呈向背侧桡侧成角畸形。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腰痛或腰腿痛病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由于第三腰椎横突特别长,且水平位伸出,附近有血管、神经束经过,有较多的肌筋膜附着。在正位上第三腰椎处于腰椎生理前凸弧度的顶点,为承受力学传递的重要部位,因此易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容易受损伤而引起该处附着肌肉撕裂、出血、瘢痕粘连、筋膜增厚挛缩,使血管神经束受摩擦、刺激和压迫而产生症状。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什么意思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引起一系列症状。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周围及其软组织发生慢性劳损、急性慢性损伤引起无菌性的炎症。常见症状为周围组织粘连、增厚、变性牵拉脊柱引起腰臀部疼痛,累及周围脊神经还可以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查体在腰三横突的周围有明显的压痛,腰椎活动受限。可以应用活血止痛药物、理疗、按摩、针刀松解等方法。所以当发生腰痛的时候有可能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
概述脊髓血管畸形是指脊髓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血管病变,多发生在脊髓内。第Ⅱ型为球状血管畸形,第Ⅲ型为未成熟型或广泛血管畸形。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又称Bennett骨折脱位,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当第1掌骨处于轻度屈曲位,受到纵轴上的外力作用时,于第1掌骨基底部产生一个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的关节内骨折,在内侧基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骨块。该骨块一般小于基底部关节面的1/3,由于掌侧副韧带附着,它将继续保持与大多角骨的位置关系;骨折远侧段,亦即第1掌骨则由于拇长展肌的牵拉,导致向桡侧和背侧脱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引起的肛门与肠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急、便频、排空障碍、失禁等多与手术损伤、新直肠功能改变、新辅助放化疗等有关主要有药物治疗,辅以其他治疗
导管瘘
多指乳腺导管瘘,是非哺乳期原发于乳晕或乳晕附近的化脓性病变早期表现为乳晕深面或周围疼痛性肿块,随后在乳晕附近皮肤破溃,形成窦道手术切除窦道及受累导管是关键,辅以抗生素治疗大多数患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弹响髋
髋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可伴有疼痛、髋部活动受限主要由于过度活动劳损、多次臀部肌内注射、髋部手术、创伤及发育异常所导致多可保守治疗,较重的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经过合理治疗,大多数可恢复正常
胆瘘
手术后胆汁没有完全从胆总管或胆肠吻合口流入肠腔,胆汁或含胆汁的液体持续从胆道破损处流入腹腔、腹膜后,或经引流管流到体外即为手术后胆瘘。发生初期因没有瘘管形成,称为胆漏。1周左右,胆汁流出道被纤维组织包裹,瘘管形成,即称为胆瘘。本病发生率为3%~9%,有时与胰瘘同时存在。
胆总管囊肿
概述胆总管囊肿是指胆总管的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有时可伴肝内胆管扩张的畸形。以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为主要表现。
胆总管扩张
概述胆总管扩张是胆管发育过程中原始胆管上皮增厚不平衡,空泡再贯通出现的胆管扩张或胰胆管合流异常所致,以及梗阻等致病因素引起的胆总管发生扩张的病症,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主要表现有腹痛、腹块、黄疸等症状,主要并发复发性上行性胆管炎、胆管穿孔或破裂等病症,以预防和治疗胆管炎为主要方法,必要时进行肝叶手术切除,长期预后较差。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指发生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造成梗阻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偶有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致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胆汁性腹膜炎
胆汁性腹膜炎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胆汁直接流入或外渗入腹膜腔内引起急性或慢性继发性腹膜炎。腹腔内仅有胆汁样液体而无腹膜炎体征者为单纯胆汁性腹水。发病原因主要有:黄疸尤其梗阻性黄疸者做肝穿刺,经皮穿刺肝总管造影(PTC),胆道系统外伤性破裂,胆系手术缝合不严密或肝胆手术后胆管引流不畅,肝脓肿破裂,胆道系统肿瘤,胆囊扭转,急性胆囊炎囊壁充血、水肿、组织破坏,胆石嵌顿致局部缺血、坏死,发生破裂等。
胆源性胰腺炎
由胆道疾病导致的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严重者可出现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由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及壶腹部肿瘤等原因引起尽早行内镜下手术治疗,或内科保守治疗
胆源性肝脓肿
胆源性肝脓肿是胆石、胆管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胆管梗阻、感染所致肝脓肿,是肝胆管结石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此病是一种肝内多发性脓肿,常与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同时存在。临床起病多急骤,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的症状。好发年龄为21~40岁,男性多于女性。
胆石症
多数无症状,少数有胆绞痛、发热和黄疸等症状发病与胆红素代谢紊乱、胆道蛔虫症及胆道梗阻等原因关系密切无症状者应定期复查,有症状者常需手术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胆石性肠绞塞综合征
概述胆石性肠绞塞综合征是指胆道系统感染反复发作并与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肠肝曲、胃和胆道自身相粘连,胆石嵌顿、阻塞和压迫,继发细菌感染等使胆内压增高,局部血循环障碍,或坏死、穿孔可破溃入已粘连的脏器形成瘘管,如有结石阻塞肠道即可引起本症。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发热、寒战、频繁呕吐、腹胀、查体可有肌紧张及反跳痛等。
胆囊腺肌症
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厌油脂食物等致病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囊内压力升高、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一般无须治疗,有症状及胆囊癌相关风险者可进行药物及手术治疗多数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大多预后良好
胆囊息肉
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大多无症状,一般在体检超声检查时发现有临床症状和恶变倾向的息肉需手术治疗多是良性病变,少数可发生恶变,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胆囊囊肿
概述胆囊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为胆囊内囊状的肿块。囊肿小者无明显症状,囊肿较大者可引起胆囊炎,患者可有腹胀、后背放射性疼痛感;囊肿位于胆总管时,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表现为呕吐、发热等症状。
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原属少见病。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B超技术在胆道外科的普遍应用,胆囊良性肿瘤的检出明显增多,据中国不完全统计,胆囊良性肿瘤占同期胆囊切除病例的4.5%~8.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