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器械性食管损伤
器械性食管损伤指食管的医源性损伤,器械性食管损伤穿孔在临床中占食管穿孔的很大部分。内镜检查,食管扩张术及食管置管术,均可因操作不慎或食管原发病变而导致穿孔。
脐疝
表现为肚脐突出肿块,小儿可有哭闹、咳嗽、腹泻等症状发病与脐环没有完全闭锁、脐部筋膜组织薄弱、腹内压力增高等有关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婴幼儿有自愈可能
脐膨出
脐膨出(omphalocele)又称脐突出、胚胎性脐带疝,为先天性腹壁畸形。指出生时肠的一部分通过脐部腹壁上一缺损而突出;突出的肠只覆盖着一层由羊膜和腹膜组成的透明薄膜。新生儿发生率为1/3,200~10,000,男孩较多见。脐膨出与脐疝的区别脐膨出与脐疝具有以下区别:病因不相同、临床症状不相同、治疗方法不相同等。1.病因不相同:脐膨出是由于先天性的腹部缺损所致,而脐疝是由于脐环薄弱所致,和腹壁肌肉薄弱也有关系。2.临床症状不相同:发生了脐疝以后,脐部会膨出肿物,膨出肿物的表面为囊膜,表面没有皮肤,发生了脐疝以后,脐部也会出现肿物,肿物的表面为正常的皮肤,而不是囊膜。3.治疗方法不同:发生了脐膨出以后,需要手术治疗,发生了脐疝以后,发生了脐疝以后,2岁以内的患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果大于2岁,一般需要手术治疗。脐部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脐尿管囊肿
概述脐尿管囊肿是由于脐尿管两端闭合,而中间未闭,脐尿管上皮分泌的液体积存形成囊肿。多发生于男性,一般在儿童期发现。表现为在下腹正中囊性包块,不随体位变动,位置表浅,较大的脐尿管囊肿类似腹腔内肿瘤,可压迫肠道,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亦可由于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如有炎症,应先对症消退炎症后再行手术。
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
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罕见。生时即见或发生于儿童,表现为鲜红色息肉,直径2~20cm,中央凹陷,可与下方窦道或囊肿沟通。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可冷冻或电凝治疗。
其他晶体性关节病
概述其他晶体性关节病是指除尿酸钠、焦磷酸钙和碱性磷酸钙晶体外,其他种类的晶体沉积,包括草酸盐、脂质晶体、蛋白质晶体、肾性骨关节病等导致的关节疾病。临床常出现局部坏死、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胼胝体进行性变性
胼胝体进行性变性,又称Marchliafara-Bignami病,是一种并发于慢性酒精中毒的罕见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常与营养不良和其他酒精性疾病共存。病变主要侵袭胼胝体中间层,其次,邻近的大脑白质和小脑中脚也可受累。无特异治疗方法,预后不良。
剖宫产后瘢痕增生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形成的瘢痕常有切口局部发红、发紫、变硬,并隆起于皮肤表面等症状由于伤口刺激而使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殖和透明变性引起以早期、联合、充分治疗为原则,包括激光、药物、手术及放射等治疗
平滑肌瘤
发生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浅表平滑肌瘤可触及结节,部分有阵发性疼痛或压痛平滑肌组织的异常增生所致大多数手术切除可治愈
皮肤软骨瘤
概述软骨瘤是指原发于软骨间充质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因解剖位置与皮肤密切,常常以皮肤或皮下肿物就诊。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的孤立实性结节、肿块,质硬、境界清楚、可自由移动,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可复发。
皮肤脑膜瘤
皮肤脑膜瘤亦称沙样脑膜瘤。原发性皮肤脑膜瘤亦称残留性脑膜膨出,是一种发育性缺陷。病变发生于头部皮肤,偶见于外听道,是外胚层发育过程中脑膜细胞残留于颅骨外所致。继发性皮肤脑膜瘤则是由于颅内脑膜瘤侵袭颅骨抵达皮下所致。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概述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细菌感染所致,临床包括多种疾病,如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疲劳骨折
长期、反复、慢性的轻微损伤引起的骨折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多由反复、集中的劳损导致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手术等方式治疗
脾紫癜
脾紫癜(splenic peliosis)是一种少见的脾血管性疾病,常伴发有肝紫癜(hepaticpeliosis)。与使用甾体类激素、口服避孕药和既往有结核、肿瘤病史等有关。
脾周围炎
脾周围炎是指脾脏本身或腹腔有炎症波及脾被膜及脾周围组织时,脾被膜增生纤维化和(或)脾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本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由于常伴随其他疾病或作为其后果而出现,故通常不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脾血管瘤
概述脾血管瘤是脾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全身性血管瘤病的一部分,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肿瘤生长缓慢,病史长达数年以上。一般无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左上腹无痛性包块。
脾损伤
脾损伤(splenic injury)是腹腔脏器损伤的常见损伤器官之一,脾脏损伤的发生率在各种腹部创伤中高达40%~50%。交通事故造成的脾破裂居首位(占50%~6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约占10%,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脾脏破裂病情比较凶险,又因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临床表现复杂,要求诊断及时,处理恰当,否则可危及生命。
脾破裂
脾实质的损伤以腹痛、牵涉痛、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常由外伤、医源性损伤、自发性破裂等因素引起治疗分为内科保守观察、抗休克和手术治疗,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
脾脓肿
脾脓肿是一种少见病。脾脏是血液中微生物的高选过滤器和吞噬活动中心,具有抵抗局部感染的免疫能力,一般不易发生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绝大多数有发热、腹痛等症状。早期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晚期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
脾扭转
脾扭转是指游走脾并发脾蒂扭转,继发脾脏淤血、肿大、渗液、出血、坏死等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左上腹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