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三尖瓣脱垂
概述三尖瓣脱垂是由于瓣膜或瓣下支持组织病变,引起三尖瓣在收缩期脱入心房的一种临床现象。多与二尖瓣脱垂并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三尖瓣畸形
三尖瓣畸形是很少见的畸形,很少孤立出现,多与其他畸形合并存在。三尖瓣畸形可分为以下几类:三尖瓣的瓣叶移位;三尖瓣发育异常;三尖瓣闭锁;三尖瓣骑跨;三尖瓣瓣裂;三尖瓣继发性畸形。少数病人在出生后1周内即可呈现呼吸困难、发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大多数病人进入童年期后才逐渐出现劳累后气急、乏力、心悸、发绀和心力衰竭。
三尖瓣关闭不全
最常见病因为继发于右心室扩张、瓣环扩大的功能性关闭不全,原发病常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艾森曼格综合征)和肺心病。直接引起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较少,其中最常见者为先天性疾病: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其他尚有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脱垂、类癌综合征、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等。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室收缩时血液反至右心房,右心房升高,导致体循环淤血和肝肿大。
三尖瓣闭锁不全
三尖瓣关闭不全或称三尖瓣反流,大多数是继发于二尖瓣病变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是三尖瓣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三尖瓣闭锁
三尖瓣闭锁是一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继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后居第三位。主要病理改变是三尖瓣闭锁或三尖瓣口缺失,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左心室扩大,右心室发育不良。胚胎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心内膜垫融合,将房室管平均分成左右两个管口,并参与形成膜部心室间隔和闭合心房间隔第1孔。一般认为胚胎期前后心内膜垫融合部位偏向右侧,心室间隔右移造成房室口分隔不均等,右侧房室管口闭塞则日后形成三尖瓣闭锁。
三房心
三房心系胚胎期原发隔异常发育,形成左心房内有畸形隔膜,使左心房分为副房及真正左心房两个部分。亦可能系肺静脉总干与左心房融合不良,由肺静脉总干形成副房。由于上述原因,有人认为三房心亦可视为一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与左心房连接异常的病变。
三度烧伤
一种严重的全层皮肤烧伤,甚至深达肌肉、骨骼、内脏主要症状是疼痛减轻或缺失、脱水、休克、组织碳化、焦痂常见的病因有热力烧伤、电烧伤、化学烧伤等采用抗休克、抗感染、创面处理、植皮、康复锻炼等治疗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nerve schwannoma)仅次于听神经瘤,是第二位的颅内神经鞘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0.07%~0.36%,占颅神经鞘瘤的0.8%~8%。患者一般中年起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最高发病年龄为38~4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三叉神经鞘瘤由Antoni-A区(Verocay小体)和Antoni-B区组成,囊性变、血管壁透明样变、栓塞和血管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常见。
Shy-Drager综合征
Shy-Drager综合征,又称Shy-Drager氏直立性低血压综合征,是指无明确病因和基础疾病的“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Shy-Drager综合征为一种较少见的、病因未明的、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特征为逐渐发展的发作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无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多在50~60岁发病。临床表现早期表现多有发作性晕厥,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腹泻、便秘、腹痛或大便失禁、尿频、尿急、瞳孔异常等症状。
SAPHO综合征
SAPHO综合征是主要累及皮肤、骨和关节的一种慢性疾病。SAPHO为下列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髓炎(osteomyelitis)。1987年Charnot等经过归纳,取每一病变的首字母,提出SAPHO综合征的命名,并把本综合征的骨关节病变分为与痤疮有联系的风湿性表现(团块、暴发的、汗腺炎、化脓的),掌跖脓疱病,胸锁骨肥厚和慢性复发性骨髓炎四组。所有病人均累及胸锁关节,并引起无菌性骨肥厚性骨炎。1987年法国医师Charmot等提议将掌跖脓疱病、化脓性汗腺炎或重症痤疮伴发胸肋锁骨肥厚、慢性复发性多灶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等损害统称为SAPHO综合征。其共同特点是皮肤损害在某一时期均有无菌性脓疱,骨损害包括无菌性骨炎、无菌性骨髓炎和关节炎。近十几年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但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报道几乎空白。目前全球报道的病例数不足300例,8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欧洲,其余的在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我国尚无正式报道。
桡腕关节脱位
桡腕关节脱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严重腕部损伤,其发生率在全部关节脱位中仅占0.2%。故在临床上对于桡腕关节脱位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而常因误诊、漏诊而影响正确治疗,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以及酸痛无力等症状出现,由于脱位时间越长,复位就越困难,所以应尽可能在进行妥善固定后,迅速就医。
桡神经损伤
由外伤、挤压等因素造成的桡神经损伤典型表现为手腕下垂无法抬起,感觉麻木,伸腕、伸指障碍主要由切割伤、刺伤、骨折、压迫等导致根据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行手术治疗
桡神经麻痹
桡神经由C5~T1的神经根组成,是臂丛后束的主要神经,所支配各肌的主要功能是伸肘、伸腕和伸指。由于其位置表浅,是臂丛神经中最易受损的神经。本病多由外伤、感染、产伤、颈椎病、肿瘤、代谢障碍、各种中毒、及手臂长时间放置位置不当引起,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典型症状为垂腕。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
Wartenbery于1932年首次描述了由桡神经感觉支引起手部疼痛的病例,临床也称之为Wartenbery综合征。还有人将其称为手痛性麻痹、犯人麻痹和手袖疾病。Wartenbery认为,本病由桡神经浅支单纯性神经炎和神经炎性疾病引起。随着有关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桡神经浅支的卡压是本病的病因。
桡管综合征
早在1883年,就有人认为桡神经或桡神经分支的卡压可能是引起网球肘的原因之一。多年来,网球肘一直是前臂近端外侧疼痛的主要诊断。1956年,Michele和Krueger描述了桡侧旋前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960年,他们进一步报道了近端旋后肌松解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1972年,Roles和Maudsley提出了桡管综合征的概念,并对解剖区域、结构特点、可能卡压的神经以及引起网球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979年,Werner和Lister首次通过详尽的资料,证实了桡管神经卡压与肘外侧、前臂近端外侧疼痛的关系,并提出与肱骨外上髁炎的鉴别要点以及与网球肘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对桡管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日臻完善。
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在人体骨骺损伤中,桡骨远端为最易发生之部位,几乎占全身骨骺损伤的半数,即40%~50%。
桡骨远端骨折
表现为外伤后腕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导致,后者多见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及时正确处理,多可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少数会发生畸形愈合
桡骨小头骨骺分离
桡骨小头骨骺分离多因跌倒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并外翻,桡骨小头撞击肱骨小头引起,常见于儿童肘部关节损伤。
桡骨小头骨折
桡骨小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占全身骨折的0.8%,约有l/3患者合并关节其他部位损伤。桡骨小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如果有移位,理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解剖位置,早期活动,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
桡骨小头半脱位
桡骨小头部分脱离正常解剖位置多见于幼儿,表现为患儿肘部疼痛、哭闹不止,肘关节呈固定姿势通常采取手法复位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少数需要进行悬吊或石膏固定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