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小儿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发绀型先心病能存活者约半数伴室间隔缺损。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D)指任何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膀胱和(或)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小儿NBD主要是因为先天性脊柱裂或骶椎发育不良所致。少数为获得性,可因脑瘫、脑膜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肿瘤和盆腔手术损害神经等引起。小儿NBD最重要的并发症是上尿路损害和尿失禁。
乳汁淤积
概述乳汁淤积是哺乳期因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致使乳汁在乳房内积存而成,常被误诊为乳腺肿瘤。
躯体痛
躯体痛又称壁腹膜痛,是指壁腹膜受到刺激产生的痛觉。躯体痛与体表疼痛发生机制相同,仅有脊神经而无内脏传入神经参与。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壁腹膜、肠系膜根部及后腹膜,病变侵袭上述神经末梢时疼痛反映到该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区域,痛觉敏感、定位准确。
小儿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尿道开口在阴茎腹侧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的途径上,多数病例伴发阴茎下弯。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尿道下裂可以是单一的缺陷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问题,如两性畸形的表型部分。在尿道下裂的修复重建中需要多种手术技巧。小儿尿道下裂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小儿尿道下裂并没有严格的最佳治疗时间,需要根据患儿本身的病情和手术条件定(如尿道板宽度等),一般是满足条件后,越早越好,小儿的术后恢复要比大孩子整体要理想。小儿尿道下裂总体上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预后良好。如果治疗不佳或者延误治疗,可造成阴茎勃起困难、患儿出现心理障碍等情况。小儿尿道下裂无特效药物,均需行手术治疗。大部分患儿通过手术治疗都可治愈,但需坚持长期、持续性的治疗。因为部分患儿病情严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尿道瘘,尿道狭窄。有的1次手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行2次甚至多次手术,且2次手术之间有一定间隔。具体如何治疗,需由专业小儿泌尿外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脑干胶质瘤
脑干胶质瘤多见于儿童,发病高峰年龄为6~10岁,占儿童颅脑肿瘤的10%~20%,占儿童后颅窝肿瘤的30%。脑干胶质瘤分为脑干内弥漫型、局限型和脑干外生型。局限性肿瘤主要见于中脑、脑桥(向背侧外生性生长者)及延髓,而脑桥胶质瘤极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侵及整个桥脑和邻近组织。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简称泌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泌感。症状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小儿时期反复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应认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由于外伤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硬膜下的出血,血液在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腔隙内的蓄积,造成颅脑损伤。慢性硬膜下血肿系指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已形成包膜的血肿。绝大多数血肿来自于轻微的被忽略的头部外伤,小儿常因产伤引起。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出血多来源于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的破裂,出血压力低,血肿形成较慢,通常并不引起颅内压的快速增高。
小儿慢性骨髓炎
小儿慢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小儿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或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
小儿颅内血肿
概述小儿颅内血肿包括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是血液在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的蓄积,硬脑膜下血肿是指血液在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腔隙内的蓄积,脑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血液在脑实质内的积聚。
小儿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引起儿童死亡和致残的最常见的原因。儿童时期活动多,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导致颅脑损伤,5岁以内是发病高峰期。
小儿卡斯钦-贝克病
小儿卡斯钦-贝克病即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软骨骨关节畸形病,是以软骨坏死为主的变形性骨关节病。多发生于儿童和少年,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与关节系统,导致软骨内成骨障碍、管状骨变短和继发的变形性关节病,致管状长骨发育障碍,关节增粗、疼痛,肌肉松弛、萎缩和运动障碍。患者以身材矮小、短指、关节畸形、步态异常(呈典型跛行,鸭步)等为特征。本病尚有“矮人病”、“算盘子病”,“柳拐子病”等之称。
小儿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PDD)又称增殖性骨膜炎、对称性硬化性厚骨症、Engelmann病或Camurati-Engelmann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小儿多发。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起病缓慢、隐匿,因四肢长骨受累,故常表现为肢体疼痛,肌无力。因大多数于婴儿期发病,所以身体发育差,步行晚,步态不稳,呈“鸭步”。消瘦、矮小,患者不能跳跃、奔跑。
小儿继发性腹膜炎
小儿继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器官炎症穿孔、损伤破裂,血运障碍、坏死或手术污染所引起的腹膜的急性炎症。腹痛是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疼痛的程度随炎症的程度而异。临床上常分为蔓延性腹膜炎、穿孔性腹膜炎和坏死性腹膜炎。根据病因、病变阶段、患儿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一般指先天性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婴儿出生并无畸形,约10天后出现肿块,逐步转变成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出现斜颈。先天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病,早期诊治对预防继发性头、脸、颈椎畸形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后颅窝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儿童组发病较成人高,其发生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好发于后颅窝,室管膜瘤和室管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在儿童后颅凹肿瘤中仅次于髓母细胞瘤和小脑星形细胞瘤而居第3位,每年的发病率为2.19~3.5/100万儿童,占小儿颅内肿瘤的6.3%~12%,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5%~10%,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18.8%。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12岁(75.1%),约60% 5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学者报道男性多于女性。瘤体多位于四脑室内,少数在脑室旁组织内,呈缓慢、浸润性生长。
小儿胳膊扭伤
概述小儿胳膊扭伤是指小儿肘关节或上肢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损伤。多由剧烈运动、负重时姿势不当、不慎跌仆、牵拉、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
小儿肛裂
肛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肛管齿状线以下深及全层的皮肤裂。大多数位于肛管后方正中线处。
小儿腹膜后畸胎瘤
小儿腹膜后畸胎瘤(retroperitoneal teratoma in children)为儿童期腹膜后常见的肿瘤,约占1岁以下儿童腹膜后肿瘤的l/3,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居第3位。男女发生率无差别。
小儿腹股沟疝
指小儿腹腔脏器经腹膜未闭合处进入腹股沟管发生的疾病表现为腹股沟区和/或阴囊区出现肿物,平卧可缩小或消失,站立可增大腹膜鞘状突先天未闭合是基本原因,腹内压增高是诱发因素根据病情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