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巨吻棘头虫病
概述巨吻棘头虫病是由猪巨吻棘头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属人畜共患疾病。
巨淀粉酶血症
巨淀粉酶血症(MAMS)是血液中淀粉酶与其他大分子物质结合形成淀粉酶复合物或自身形成大分子量的多聚体,无法被肾小球滤过,导致持续性的高淀粉酶血症和尿淀粉酶浓度不升高甚至降低的一种临床症候。巨淀粉酶血症通常不被视为独立疾病,而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一组疾病,临床罕见,发病率约0.4%,发病无性别差异。
巨大肥厚性胃炎
巨大肥厚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的过度增生造成胃壁广泛增厚的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皱襞呈局限性或广泛性肥厚、粗大、迂曲,而炎性细胞浸润很少。胃黏液分泌增多,胃酸分泌减少,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常引起低蛋白血症。临床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胀、呕血和黑便,胃酸的变化没有规律性。无特殊治疗方法。本病又叫胃黏膜巨大肥厚症,于1888年由Ménétrier首先提出,故又名Ménétrier病。
局灶性癫痫
局灶性癫痫为大脑皮质局部病灶引起局限在某部位的发作,致病灶与神经元发育导常、变性或肿瘤等结构异常的脑区相关,可以通过脑部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定位。意识通常保持清醒,可发展成为大发作。因病灶部位不同可分为感觉性发作和运动性发作。什么是局灶性癫痫局灶性癫痫通常是大脑皮层局部病变引起的局限性发作,与神经元发育异常或肿瘤等结构异常的脑区有关。局灶性癫痫患者意识一般清醒,因病灶部位不同可分为局灶性癫痫感觉性发作和局灶性癫痫运动性发作。局灶性癫痫的感觉性发作通常从一侧、手指或脚趾的角落开始,感觉异常,如针刺、电击或肢体缺失,甚至产生整个头部或全身的异常感觉,以及幻听、嗅觉发作、味觉发作和眩晕发作。局灶性癫痫的运动性发作通常表现为轻度肌肉抽动或大量受累肌肉的严重而强烈的抽动。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也可从身体的一个抽搐部位扩散到邻近部位,甚至整个偏心性阵挛性癫痫发作,也可演变为全身性癫痫发作。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去往医院就诊,尽早治疗。日常应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愉悦。
局灶性脂肪肝
局灶性脂肪肝,又称为肝脏局灶性脂肪变,系指肝脏某一局部区域脂肪浸润,影像学上呈现局灶性或斑片状的假性占位性病变。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患者,以中老年多见。由于病变范围少,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肝功能实验常无变化。局灶性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如不伴有基础肝病,短期内可自行消退,病因治疗后效果良好。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由脑皮质神经元移行障碍或细胞增殖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疾病,是皮质发育畸形的一种,是导致难治性癫痫的最常见病因。在癫痫外科中,FCD约占儿童癫痫手术患者的40%~50%,占成人癫痫手术患者的20%左右。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节段性瘢痕化,伴或不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泡沫细胞形成和粘连。局灶性是指只有部分肾小球被累及(受累肾小球<50%);节段性是指肾小球的部分小叶被累及;球性硬化是指整个肾小球阶段性的玻璃样变化或瘢痕形成。
局限性硬皮病
一种以皮肤变硬为特征的慢性结缔组织病皮肤出现硬化性斑块,皮损局部疼痛、瘙痒、紧绷感、感觉减退病因尚不明确,免疫、遗传、血管功能障碍、胶原合成等多因素参与主要为药物治疗、光照治疗、手术治疗等
局限型系统性硬皮病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累及小动脉、微血管和广泛结缔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皮肤、胃肠道、肺、心和肾的纤维化和血管堵塞。临床特点是皮肤硬化,最终内脏损害。局限型系统性硬皮病是系统性硬皮病的一种,是一种以局限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特点为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改变,最终导致皮肤硬化、血管缺血。本病限于远端肢体和面部的对称性皮肤损害,较迟出现内脏损害(包括肺动脉高压和胆汁性肝硬化等),以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皮下钙质沉着为突出表现(CREST综合征)。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病,其往往伴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Scl-70等自身抗体。本病女性多见,发病率约为男性的4倍,儿童相对少见。
酒中毒性小脑变性
酒中毒性小脑变性是以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临床上是以肢体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要特征。酒中毒性小脑变性是嗜酒者常见的小脑变性,发病率约为Wernicke脑病的2倍,临床特点为步态不稳,步距增宽。CT和MRI研究表明慢性酒中毒病人几乎都有小脑萎缩,小脑蚓部上端萎缩较重,蚓部上端血流量减少和糖代谢率明显下降。
酒中毒性痴呆
酒中毒性痴呆或酒精性痴呆是酒精对脑组织的慢性直接作用所致的原发性、特征性痴呆。系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脑器质性损害,是慢性酒中毒最严重的状态。表现为震颤、谵妄、痉挛发作、急性或慢性人格改变、智力低下、记忆力障碍等。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为长期饮酒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长期酗酒且每天达100g的患者。慢性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是慢性酒中毒较常见的并发症。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一般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后10年左右,发病率约占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34%。
酒精中毒性神经疾病
酒精(乙醇)是脂溶性物质,进入胃和小肠后被很快吸收,一般状况下,主要由肝内代谢、分解。酗酒者的肝脏无法在短时间内对高浓度的酒精进行分解,致使其在体内蓄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乙酸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损害作用,可致神经细胞水肿、坏死,胶质增生。同时,酒精影响维生素B1代谢,导致患者体内维生素B1水平降低,当维生素B1缺乏时,造成糖代谢异常,进而产生神经组织功能和异常,其次,维生素B1缺乏影响磷脂类合成,造成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脱髓鞘和轴索变性。
酒精中毒性肌病
酒精中毒性肌病是指由酒精中毒引起的发病机制不明的一种肌肉病变,又称酒精性肌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严重程度与饮酒量有关。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多为长期酗酒者在一次大量饮酒后发生。
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患者无症状,少数出现右上腹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由长期大量饮酒引起根据病情采取戒酒、一般治疗、保肝药物治疗等
酒精性震颤
概述酒精性震颤是最常见、且最轻的戒酒综合征。表现为晨起时眼睑及手指震颤,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中老年人。发病隐匿,缓慢进展。早期常有焦虑不安、头痛、失眠、乏力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智力衰退和人格改变。
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继发性心肌病症状是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治疗在于及早诊断并彻底戒酒
酒精性脑萎缩
酒精性脑萎缩指慢性酒精消耗所致的脑组织容积缩小和功能障碍,特指相对年轻酗酒者、临床有或没有大脑病变症状,脑影像学表现为侧脑室扩大、额叶脑沟加宽等。酒精性脑萎缩,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将其称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酒精性脑萎缩由长期饮酒形成依赖后逐渐出现,或突然停饮后急剧产生。除精神症状外,它往往伴有躯体症状和体征。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包括单纯醉酒、复杂醉酒、酒精依赖、震颤谵妄、酒精中毒性幻觉症、酒精中毒性妄想症、酒精中毒性脑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单纯醉酒和酒精依赖。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硬化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表现为腹水、黄疸等症状长期过量饮酒是主要致病原因需戒酒,抗肝纤维化及腹水治疗,严重者需进行人工肝或肝移植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系指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肝脏肿大和压痛,可并发肝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