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人类亲T细胞病毒(HTLV)是致瘤性RNA病毒,属慢病毒亚科,可分为HTLV-Ⅰ型和HTLV-Ⅱ型。近来发现该病毒在人类可引起多种疾病:HTLV-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热带痉挛性截瘫/HTLV相关性脊髓病等;HTLV-Ⅱ与T-多毛细胞/巨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相关。
人工肝治疗护理
各种急、慢性因素损害肝脏,导致肝细胞数量急剧减少,肝脏合成功能障碍,体内各种有毒物质得不到及时清除,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及全身器官功能受损,危及生命。人工肝是为患者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是重型肝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过滤、血液透析、血液/血浆灌流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等技术。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不仅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肌痛等,重症者常快速进展为多脏器衰竭,可致死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通过呼吸道或接触方式感染人体后引起发病诊断后需进行隔离,并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热浴性癫痫
热浴性癫痫是指沐浴时水温较高所诱发的癫痫发作,属于反射性癫痫中的一种类型。热浴性癫痫的发病率较低,一般多见于儿童,男童多于女童。热浴性癫痫发作的形式多呈复杂部分性发作,或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热带性乳糜泻
热带性乳糜泻(tropical sprue)又称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热带脂肪泻,是空肠中细菌过度繁殖引起黏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后期可发生吸收不良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及多种营养缺乏,主要在热带流行。近年来已将发生在热带的本病归类于“感染性小肠吸收不良”类型,并将本病分为寄生虫性(即贾第虫病)及非寄生虫性(热带口炎性腹泻)两种,后者的轻型又称热带性肠病。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概述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是指热带地区居民多发的一种进行性慢性吸收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乏力、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1943年Weingarten等首先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发现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或称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又称Weingarten综合征。其后在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均有发现。该症主要与丝虫感染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不适、厌食、体重减轻、阵发性干咳和哮喘或气喘,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数显著升高,几周后可自行缓解。
热带口炎性腹泻
热带口炎性腹泻好发于热带居民,在南美、非洲、印度等东南亚各国最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病。近年来已将发生在热带的本病归类于“感染性吸收不良”类型,并将本病分为寄生虫性(贾第虫病)及非寄生虫性(热带口炎性腹泻)两种。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TSP)是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神经系统地方病。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慢性感染所造成的脊髓炎症。本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临床上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血和脑脊液中抗HTLV-1抗体阳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热带痉挛性轻截瘫好发于成年人,35~45岁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1:2.5。本病主要通过输注血制品、性接触、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及哺乳等途径传播。目前尚无全面详细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
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概述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指由Rh血型抗原不同产生抗体导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新生儿溶血,高胆红素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
Reye综合征
Reye综合征,又称脑病-脂肪肝综合征、脑病伴内脏脂肪变性、病毒感染性脑病综合征等,为婴儿期及儿童期的一种以急性脑病和肝脂肪变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至15岁,成人少见。
Reiter综合征
Reiter综合征也称肠病后类风湿、眼尿道关节炎综合征,临床上以结膜炎、尿道炎和关节炎为特征。多发于儿童,以男性为多见。
Rasmussen综合征
Rasmussen脑炎(综合征)(Rasmussenencephalitis,RE),是一种散发的起病于儿童期的病因未明的疾病,早期多表现为部分性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其影像学表现为进行性一侧半球萎缩及T2和(或)FLAIR异常信号。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疾病发展到晚期将导致病儿偏瘫及智能障碍。抗癫痫药物疗效差,激素冲击治疗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部分病人可起到短时的缓解作用。癫痫不断的发作及偏瘫等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教育和成年后的工作。患侧的大脑半球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控制癫痫的方法。
羟磷灰石沉积病
羟磷灰石(HA)是骨骼(包括牙齿)的主要矿盐,它在骨骼、牙齿外组织沉积,即为异位钙化。异位钙化可发生于机体各个部分,包括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钙化,常不出现症状,但有时可造成急性关节炎和其他多种慢性关节疾患。此病一般症状较轻,甚或无任何症状,但也可以致关节畸形而需关节置换术。HA的关节周围沉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其关节内沉积,多见于老年人。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
概述巯甲丙脯酸肾损害是指由于应用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而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损害的疾病。有些患者因本身存在某些影响肾功能的潜在因素,如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移植肾等,在使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后可出现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损害。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是心肌组织缺血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有四种类型的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TIA无脑梗死存在,而RIND、SIE和CS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存在。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又称脑缺血性疾病(ischemic cerebral diseases),是一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