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产科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妊娠期的发病率为1‰~3‰,如果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产时、产后大出血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妊娠可导致ITP病情恶化,或使处于缓解期的患者病情加重。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正常非孕妇女,铁的微量排泄和代偿摄取量保持着动态平衡。妊娠4个月以后,铁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妊娠后半期约有25%的孕妇可因需要量增加,吸收不良,或因来源缺乏致使铁的摄入量不足,产生缺铁性贫血。
妊娠合并偏头痛
妊娠合并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头痛是妊娠妇女最常见的神经科主诉之一。在妊娠期大约有15%的偏头痛是首次发作且多发生于妊娠前3个月,此时激素水平已处于上升阶段。
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妊娠期对叶酸需求量增加。正常妊娠每天最低需食物叶酸500~600μg,以供胎儿需求和保持母体正常的叶酸贮存。双胎妊娠对叶酸需求量更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妇女常因妊娠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严重,叶酸摄入更少。孕妇有胃肠道疾病时,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分或大部切除等使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内因子减少,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加重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先天性感染疾病的最常见病因,能引起胎儿、婴儿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尤其重要的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妊娠期由于免疫机制和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可使宿主细胞与病毒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使潜伏的病毒再活动。我国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8.82%,新生儿脐血清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2.32%,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孕妇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8.7%,母乳汁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10.26%。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病变,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本病发病有上升趋势,常与胆结石伴发。急性胰腺炎可发生于整个妊娠期,以妊娠晚期及产褥期较多。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重,威胁母婴生命。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产妇死亡率为33.3%,非孕期死亡率为22.2%。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的常见病种,仅次于阑尾炎,占第2位。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可发生于妊娠各期,妊娠晚期和产褥期多见,发生率约为0.8‰,仅次于妊娠合并阑尾炎,较非孕期高,50%~70%的患者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病变开始时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如梗阻未解除,炎症未控制,病变可发展至胆囊壁全层出现增厚、脓性渗出物,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若病变更进一步发展,胆囊内压力继续升高,胆囊壁张力增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此时临床出现坏疽、穿孔并发症,脓液进入胆管胰管,可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胰腺炎。若病变过程中胆管梗阻解除,炎症可逐渐消退。反复发作则呈慢性胆囊炎改变。
妊娠合并肝硬化
肝硬化是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本病因肝功能异常,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引起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影响排卵功能。故肝硬化者常有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妊娠少见。
妊娠合并肺炎
妊娠合并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常累及小支气管及肺泡,是妊娠期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在孕期虽较少见,但却是孕妇非产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也是非产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肺炎易发展为菌血症或败血症,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导致死亡。
妊娠合并肺栓塞
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均可引起肺栓塞。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PE)也称肺血栓栓塞。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者、胸痛、咳嗽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
妊娠合并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通常侵害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妊娠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5%~7%。研究表明,非活动性肺结核对妇女妊娠经过和胎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且妊娠对肺结核的病情也无明显影响。但是,病变范围较大的活动性肺结核,如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和浸润型肺结核,易发生流产和早产。妊娠分娩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产妇死亡。妊娠合并肺结核虽然在发达国家已较少,但在发展中国家并非罕见。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对孕期的肺结核患者可有良效,使妊娠合并肺结核不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
妊娠合并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组织常见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是某一类型白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呈肿瘤性增生,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而红细胞及血小板常明显减少。白血病分为:①急性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细胞在30%以上,病程②慢性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细胞在2%以内,病程在1年以上。按细胞形态学分类,又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妊娠合并白血病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妊娠为多见,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次之。
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概述人疱疹病毒-6型病毒主要感染人T细胞,该病毒在形态与生物性方面与疱疹病毒相似。感染后,可形成潜伏感染,在人的唾液腺组织、淋巴组织、神经组织中可检出该病原体长期存在其中,可能与这些部位的肿瘤密切相关。与艾滋病和器官移植后感染也有一定关联,应予密切关注。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HIVA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系HIV直接对肾脏的侵犯使整个肾实质细胞受累造成多种肾脏病理形态改变Cohen等用HIV核酸和p24抗原探针发现能与HIV血清阳性伴局灶节段硬化和小管间质病变患者的肾小球和小管上皮结合。晚近用DNA原位杂交技术证实HIVAN患者的肾活检和尸检标本中的肾小管和肾小球上皮细胞有HIV基因组存在故强烈提示HIVAN的病毒侵犯学说其机制还包括免疫性损伤感染、肿瘤药物毒性长期静脉注射毒品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能是造成HIVAN的直接和(或)间接原因。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发生多种肾小球疾病,其中一种特殊的硬化性肾小球病被认为与该病毒感染相关,被称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病(HIVAN)。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是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引起的感染性疾病。HHV-7儿童感染常见,多数获得感染的年龄在2 岁左右。大约75%儿童在5岁前血清抗体阳转。HHV-7抗体流行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至成人达80%~ 98%,几乎所有新生儿存在被动获得的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ssociated nephrology,HIVAN)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肾脏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短期内肾功能迅速减,是HIV感染常见的并发症之一。HIVAN男性发病率较高,男与女之比约10: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非感染性并发症之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群中,肺动脉高压发病率大约为0.5%,是一般人群的6~12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