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神经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可无症状,中晚期可见肢体瘫痪、头痛、痴呆、视力障碍,伴随抑郁、精神障碍等表现先天性梅毒由患病母亲经胎盘传染胎儿,后天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可治愈,但已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不能逆转
神经莱姆病
神经莱姆病(LD)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种人畜自然疫源性、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的蜱媒传染病。少部分患者可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受累的征象。神经系统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舞蹈病、小脑共济失调、脑神经炎、运动及感觉性神经根炎以及脊髓炎等多种病变,但以脑膜炎、脑神经炎及神经根炎多见。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为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神经节苷脂水解代谢中不同酶的缺乏引起不同物质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而致病。主要是婴幼儿发病,90%见于犹太人。随着病情发展,临床症状体征多样,特别是应注意合并的智能发育迟缓、失明、癫痫、肺部感染、跌伤等。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NA)或棘红细胞增多症,又称Bassem-Kornzweig综合征、Levine-Critchley综合征,为一种独立的锥体外系疾病。NA的主要缺陷是血中β脂蛋白减少或缺乏,为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故又称无β-脂蛋白血症。多见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年龄8~62岁;病程7~24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8:1。
神经根病变
概述神经根病变是指神经根受各种原因影响引起的疼痛和(或)感觉运动缺陷综合征。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强制或不稳定、创伤、感染、中毒或肿瘤等都可以引起神经根的病变。常表现为上颈部疼痛、麻木和(或)麻刺感、电击样疼痛甚至无力。
神经白塞病
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Behcet syndrome)指兼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白塞综合征,又称神经白塞病(NBD)。其临床特点除口腔黏膜阿弗他口腔炎、眼葡萄膜炎和外阴部痛性溃疡三大特征外,常间隔一定时间后出现瘫痪、脑膜刺激征、性格改变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为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早年发病的男性患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
在医院外,机体受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肺炎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咳痰、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主要与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支原体、真菌等感染有关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同时结合对症治疗等
舌咽神经痛
局限于舌咽神经或者迷走神经的耳咽支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咽后壁、扁桃体区、舌根和外耳道深部发作性疼痛尚不完全明确,主要由于血管或肿瘤压迫,炎症刺激等所致可通过药物、神经阻滞疗法、手术等治疗
舌下神经麻痹
舌下神经麻痹是指舌下神经遭受外力损害和异常组织压迫所致的麻痹症状,以舌体偏斜、舌肌萎缩、构音不全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舌下神经是第12对脑神经,主要含躯体传出纤维,支配舌内肌和舌外肌(茎突舌肌、舌骨舌肌、颏肌等)。当髓质中一侧的核损伤或周边神经损伤时,可使舌的一侧肌肉麻痹、萎缩,表现为舌前伸,舌尖向患侧偏斜。
烧伤后胰腺炎
烧伤后由于休克缺血、缺氧、细胞变性或合并败血症而致的胰腺炎症反应。
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
指烧伤后由于大量组织坏死、应激、休克、感染和营养缺乏等反应,与后续各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改变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处微环境而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乱,它是烧伤后引发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护理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是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检查的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食管等,其基本原理是吞食糊状硫酸钡(显影剂)后,通过钡剂经食管到达胃、十二指肠部位的显影过程来协助诊断上消化道疾病。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头部、胸部和上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面部肿胀、胸部静脉曲张、咳嗽、呼吸困难等主要是缓解症状并治疗潜在病因,包括一般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如病因能够彻底解决,通常上腔静脉阻塞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上气道梗阻
上气道梗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上气道气流严重受阻的临床急症,其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易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相混淆。临床上,该症以儿童多见,在成人较为少见。引起上气道梗阻的原因较多,其中以外源性异物所致者最为常见,其余较常见者有喉运动障碍、感染、肿瘤、创伤以及医源性等。对上气道梗阻及时认识和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大多数患者既往身体健康,经有效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
上呼吸道感染
多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有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声音嘶哑等症状70%~80%由病毒感染引起,另有20%~30%为细菌感染引起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上腹痛综合征
上腹痛综合征(ESP)是一组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群,表现为进餐后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类型。
伤寒性心肌炎
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可分为4期。出现高热、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皮疹等症状。而伤寒型心肌炎多发生在伤寒的极期,即发病1周后,持续2~3周。伤寒病夏秋季为多,一般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40岁以上的成人病例相对少见。本病中3.5%~5%伤寒患者可出现心肌炎的表现。
沙眼衣原体肺炎
沙眼衣原体肺炎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沙眼衣原体主要是人类沙眼和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偶可引起新生儿和成人免疫抑制者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以18~30岁多发。新生儿肺炎主要见于2~12周新生儿及婴儿,大多数无发热,起始症状通常是鼻炎、伴鼻腔黏液性分泌物和鼻塞。成人免疫抑制患者可见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有干咳、发热、肌痛、寒战、咯血和胸痛。
沙门菌性肺炎
概述沙门菌性肺炎是指由伤寒、副伤寒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咳血性痰、咳后胸痛等。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沙门菌感染
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首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大多数可以治愈,少数预后不佳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或免疫缺陷者易发展为重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