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Prader-Willi综合征
一种罕见,涉及基因印记,以下丘脑−垂体轴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智力低下、外阴发育不全或隐睾、肥胖等,随年龄而变化主要由父源染色体15q11.2-q13区域印记基因的功能缺陷导致根据病情,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蛲虫病
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尤其是夜间蛲虫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进入人体,寄生于人体的肠道导致发病主要靠药物驱虫治疗,同时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黏脂贮积症
一种十分罕见的遗传代谢病,属于溶酶体贮积症中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多发性骨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酶功能缺陷,未酶解的大分子物质大量贮积在体内所致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直接治疗手段,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黏多糖贮积症Ⅷ型
也称Diferrante综合征。其特征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毛发多而粗,肝大及多发性软骨发育异常。角膜正常,尿中有硫酸类肝素排出。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黏多糖代谢障碍
概述黏多糖代谢障碍又称黏多糖贮积病,是一组由于溶酶体中黏多糖降解酶缺陷造成的酸性黏多糖分子(氨基葡聚糖)不能完全降解,导致黏多糖在组织中沉积的溶酶体贮积病。重要的黏多糖有硫酸皮肤素、硫酸类肝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等。前3种是黏多糖贮积症的主要病理性黏多糖。与本组疾病关系密切。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OTC)缺乏症又称高氨血症2型,是一种X连锁遗传代谢病,男女均可发病,男性患者较多,病情严重。本病是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由于高氨血症导致脑损害及肝损害,个体差异显著。
尼曼-匹克病
尼曼-匹克病(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属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全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至少有五种类型。
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
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是指男性在青春发育时,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所导致的一侧或两侧乳腺的增大。一般发生在12~16岁,增大的乳腺组织一般不超过3cm,可能是不对称的,并有轻度触痛,大多持续12~18个月,随男性性发育的成熟而逐渐缩小至消失,也有的持续2~3年,甚至长期存在。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疾病,受其影响最严重的是脸、肩、上臂等部位的肌肉。FSHD名字来自以下三个部分:facies,在拉丁语和医学词汇中代表脸的意思;scapula,在拉丁语和解剖学词汇中代表肩的意思;humerus,在拉丁语和解剖学词汇中代表从肩到肘的骨骼部分(即为肱骨)。肌肉营养不良意味着缓慢进展的肌肉变性,伴随着逐渐加重的肌力减退以及肌肉的萎缩(体积减小)。在FSHD中,首先影响脸、肩和上臂,并且程度最严重。此外,其他肌肉也常受累。因为FSHD的进展通常非常缓慢,并且很少影响心脏或呼吸系统,所以一般认为它不会危及生命,大部分患者都有正常的寿命。
免疫缺陷病
因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等原因造成免疫器官等发生缺陷而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为感染频发、迁延不愈等主要病因为遗传、感染、肿瘤等方面主要治疗为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胸腺移植等
麻疹后脑炎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麻疹的惟一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急性麻疹后脑炎是麻疹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已降至0.06/1000000。急性麻疹后脑炎一般于发病后1~2年内死亡。自从麻疹疫苗使用以来,麻疹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后移,而急性麻疹后脑炎的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麻疹合并肺炎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儿童。临床特点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Koplik斑、皮肤出现斑丘疹,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肺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病毒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为多,近年来成年人也时有发生。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并发肺炎时麻疹患者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常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能闻及干湿啰音。大多随麻疹热退、皮疹隐退而肺炎亦逐渐消散。但营养不良、体弱、免疫力低下者,易合并细菌性感染,病情较重,常为麻疹病毒肺炎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本病是麻疹病毒感染引起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罗托综合征
罗托综合征(Rotor syndrome,RS)是指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及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均缺陷,所致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II型)。约半数患者在10岁前发病,90%以上在20岁前发病。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发热、呕吐、水样腹泻、腹痛等症状主要进行饮食疗法、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有一定自限性,大多数可自愈
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起病急,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伴发热、呕吐等症状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以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有时可波及颌下腺、舌下腺等其他唾液腺和胰腺等外分泌腺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流行性肌痛
概述流行性肌痛是由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1、6、9型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明显胸痛或腹痛。
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
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 LPI)又称阳离子氨基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在摄入含赖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的蛋白质后,出现呕吐、腹泻、喂养困难、昏迷、发育停滞、无力等症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