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本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一般新生儿败血症中25%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儿的0.2‰~1‰,早产儿可高达3‰。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尤其早产儿),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故早期诊断困难,故疑有化脓性脑膜炎时应及早检查脑脊液,早期诊断,及时彻底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什么一般认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般感染病原菌的类型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年龄、季节、发病地区、头部外伤和是否存在皮肤、神经的先天性缺陷有关系。此病常见的病原菌传播途径有血行传播,一般为血液通过上呼吸道感染入血形成菌血症。其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的微血管传播,是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也可通过邻近的组织器官感染中耳、鼻窦等部位的炎症扩散波及脑膜。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及早进行正规治疗。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指出生数日内新生儿红细胞过多,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异常增加。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是指新生儿期以肝内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由于病因较多,对每一病例的确切原因难以确定,故常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以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消化道综合征新生儿每日大便次数可达数次或十多次,可伴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感染因素导致的腹泻较为多见,饮食、环境等非感染性因素也可能引起腹泻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治疗措施
新生儿肺出血
概述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的大量出血,至少影响两个肺叶,可以是肺泡出血、间质出血或两者同时存在,是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常常是病危的表现。
新生儿多血症
新生儿多血症(Plethora of the newborn)指婴儿生后1周内新生儿静脉血细胞比容大于0.65,或血红蛋白大于210g/L(21g/dl),即新生儿血容量过多,不仅指红细胞比积(HCT)以及血红蛋白(Hb)大于正常值,而泛指血液主要成分的增多。新生儿HCT正常值小于0.60,Hb的正常值是110~160g/L。新生儿多血症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如脑、心、肺、肾、肠、血液和代谢等,更是儿童时期致残的原因之一。长期追踪发现,患儿日后神经系统和发育异常者多达25%。
新生儿低凝血酶原症
新生儿低凝血酶原症又称新生儿出血症,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减少引起的凝血障碍性自限性出血性疾病。往往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容易误诊。只要对新生儿低凝血酶原症引起足够的重视,完全可以预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一种新生儿脑组织病理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嗜睡、反应差、抽搐等发病与脑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有关一般采取光疗、换血、药物治疗等
新生儿肠炎
概述新生儿肠炎指由于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多因素导致的小肠及结肠的炎症。以排便次数增多和排便性状改变为特点。
小心脏综合征
小心脏综合征(SHS)又称神经性循环无力症、直立性调节障碍症,是比较少见的心脏异常,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心脏体积相对较小,心输血量相对不足,轻微活动后即因心输血量相对不足产生头晕、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急促、易疲劳、乏力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发病率低,无性别差异。本综合征无特殊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小脑性共济失调
概述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小脑本身或与小脑有关的神经结构病变引起,主要表现为姿势和步态异常、协调运动障碍等。可伴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等,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窦性心动过速
小儿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房结搏动频率增快,是机体正常代偿性反应,婴儿每分钟心率在140次 以上,1~6岁小儿每分钟心率120次以上,6岁以上小儿每分钟心率在100次以上,P波为窦性,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病因多样,常出现在发热、哭闹、运动或情绪紧张等生理性反应,也可出现病理性、药物性等情况。该病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可通过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或加用镇静药。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的范围,为小常见心律失常,但多无症状,确切发病率不详。婴儿心率每分钟在100次以下,1~6岁每分钟80次以下,6岁以上每分钟在60次以下即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过缓常出现交界性逸搏。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小儿、运动员,也可见于克汀病、伤寒、阻塞性黄疸病等。在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脑出血、脑肿瘤及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应用洋地黄、利血平时,心率也可缓慢。持久性心动过缓可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之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AT)又称异位性房性心动过速(EAT)。其临床特点为心动过速呈持续发作,达数月至数年之久,故又称慢性房性心动过速。本病多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患儿,少数有心脏病。
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
概述小儿猪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小儿小肠引起的疾病;小儿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小儿身体组织内引起的疾病。可造成严重的临床损害,是我国常见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
周围淋巴结结核是儿童期肺外结核的最常见类型,可见于各年龄期,但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最多见。全身各组淋巴结皆可发生结核,但最多见的是颈、颌下、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
桶状胸
桶状胸(barrel chest),又称"气肿胸",指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肋骨斜度变小,其与脊柱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饱满,腹上角增大。见于严重肺气肿患者,亦可见于老年人或矮胖体型者。需治疗原发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必要时手术矫正畸形。桶状胸是什么桶状胸指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肋骨斜度变小,其与脊柱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饱满,腹上角增大,呼吸时改变不明显。桶状胸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所致肺气肿等,也可见于老年和体型偏胖的人。此外肢端肥大患者也可出现桶状胸。临床表现:1.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肺气肿,肺心病患者的呼吸运动显著减弱,胸廓常保持在吸气姿势,肋骨呈水平走向,肋间变宽,胸骨下角变大。可有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下部肋间隙下陷。2.肢端肥大症可出现全身骨骼异常,典型临床表现为头大脸长,下颌增大且前突,齿距增宽,咬合困难,眉弓及颧部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手脚粗大肥厚,手指变粗。胸骨突出、肋骨延长且前端呈念珠状,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骨关节病发生率增加,可以累及肩、髋、膝等关节,导致关节运动障碍,关节僵硬。可有呼吸困难。可通过体格检查如观察患者胸廓变化,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痰培养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部CT确诊病因。需治疗原发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必要时手术矫正畸形。出现桶状胸需及时就诊规范治疗。
小儿智力低下
概述智力低下是发生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量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智商(IQ)低于人群均值2.0标准差(人群的IQ均值定为100,一个标准差的IQ值为15),一般IQ在70(或75)以下即为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适应性行为包括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责两方面。发育时期一般指18岁以下。智力落后有各种名称。精神病学称为“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缺陷”。教育、心理学称为“智力落后”、“智力缺陷”。儿科学称为“智力低下”、“智能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特殊教育学校称为“弱智”、“智力残疾”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由心房或房室交界处异位兴奋灶快速释放冲动所产生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发病率约占1/2500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容易反复发作,但初次发病以婴儿时期为多见。表现为突然发作和骤然停止。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
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占儿童各型肺结核总数的85.3%。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前者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后者以胸腔内肿大的淋巴结为主,而肺部原发病灶或因其范围较小,或被纵隔影掩盖,X线片无法查出,或原发病灶已经吸收,仅遗留局部肿大的淋巴结,故在临床上诊断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此两者并为一型,即原发型肺结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