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大肠腺瘤
概述大肠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三大类,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积极诊治大肠腺瘤是控制、减少大肠癌的重要途径。
大肠息肉
是指由大肠黏膜上皮表面突出到肠腔的良性隆起状病变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有便血、腹痛、息肉排出体外、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炎症性肠病等有关以内镜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治疗
大肠黑变
概述大肠黑变是以大肠黏膜可逆性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病变。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
大肠杆菌性肺炎
大肠杆菌又称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一般多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大肠杆菌性肺炎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肺炎,常发生于全身衰竭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住院患者,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脓痰,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不适,严重者有意识障碍和末梢循环障碍,病死率较高。
大肠埃希菌性肠炎
大肠埃希菌性肠炎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又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等。大肠埃希菌性肠炎是引起患者腹泻的第二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因感染的菌型、侵袭部位及机体抵抗力等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一般轻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腹泻。中型患者除具有轻型患者的表现外,常伴有恶心、呕吐、轻度脱水及酸中毒症状。重型患者除具有肠道症状外,常伴有中、重度脱水及酸中毒症状,甚至出现急性肾衰竭。大肠埃希菌性肠炎的治疗主要是液体疗法、抗感染治疗及微生态疗法。
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
概述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是指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俗称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胃肠炎。正常情况下,大肠埃希杆菌是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并不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作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肠道外和肠道内的感染。引起人类腹泻的大肠埃希杆菌总称为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依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和集聚性大肠埃希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
大肠埃希杆菌(又称大肠杆菌)肺炎近年来明显增加,是引起社区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仅次于肺炎克雷白杆菌的第二位常见病原菌,占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12%~45%,占全部肺炎病原的2.0%~3.3%。老年衰弱患者,原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而致菌群失调者以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缺陷患者等,为本病的易感人群。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一种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肌病常表现为男性儿童逐渐加重的肌肉无力和萎缩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所致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基因治疗已在部分患者中实现,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猝死型冠心病
猝死型冠心病指平时没有心脏病史或仅有轻微心脏病症状的人,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外因、非创伤亦非自伤,由于心肌衰竭或机械性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收缩而突然死亡。从突然发生症状到死亡时间有不同规定。美国血液病研究所定为24小时,世界卫生组织定为6小时,心脏学专家则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标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时常出现眩晕等症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肢体无力、视物成双、步行不稳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心脏病、微栓子形成等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为主
错构瘤性息肉病
错构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息肉样病变,包括Peutz-Jeghers综合征和幼年性结肠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可发生于成人或儿童,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通常有蒂,可单发或多发。幼年性结肠息肉病于幼年开始发病。
催乳素瘤
为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可有高催乳素血症表现女性可有闭经、溢乳,男性可有勃起功能障碍等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丛集性头痛
一种急性发作的症状严重的神经血管性头痛主要表现为频繁发作的单侧眼周剧烈疼痛以吸氧和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好发于男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居多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是指因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1922年Kaznelson首先将此病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分出,此后这种病渐渐受到广泛的注意。它和自身免疫和胸腺肿瘤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把这种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的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的又叫作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慢性获得性纯红再障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特点为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并常合并胸腺瘤。1939年Opsahl首先发现这种合并症,自此屡有报道。据统计约20%-50%的病例合并胸腺瘤,这可能与病因和发病有关。患者年龄多为20-67岁,多见于中年人。有的合并胸腺瘤,而胸腺瘤合并纯红再障者约占全部胸腺瘤患者的7%。纯红再障合并胸腺瘤组女性多于男性(2:1),但纯红再障不合并胸腺瘤组男性多于女性。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纯红再障在病程中发生了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成为一般的再障。
纯红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增生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慌、头晕等贫血症状,部分患者可合并出血、感染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可以改善预后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病,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解代谢关键基因突变引起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本病发病率约为1/300000~1/160000,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胆固醇在皮肤、眼睛和肌腱等处沉积,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倾向。
垂体卒中
垂体突发出血、缺血、梗塞、坏死,并引起突发性鞍旁压迫和颅内高压症或脑膜刺激为特征的急性综合征。
垂体危象
垂体危象即垂体卒中,垂体肿瘤突发瘤内出血、梗塞、坏死,致瘤体膨大,引起的急性神经内分泌病变称垂体卒中。急性垂体卒中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扩张方向和出血、垂体破坏的程度。出血迅猛,出血量大,直接影响下丘脑,病人可伴有脑水肿及明显颅内压增高。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概述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是指垂体前叶因坏死萎缩、肿瘤、炎症及损伤等原因使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症候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