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肌钙蛋白检测
适用于怀疑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时可用静脉血进行检测可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检查前无须准备
肌电图检查
记录神经、肌肉在静止、运动时的生物电活动的检测方法测定神经、肌肉兴奋性判断神经原因、肌肉原因、神经肌肉接头原因引起的损伤,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的情况狭义的肌电图检查无分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又称明胶酶A,是类依赖钙、锌离子的内肽酶,可由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和肿瘤细胞合成、分泌,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作用,以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稳定。
基因检测
采集组织、血液、羊水等标本,对其DNA或RNA进行检测可检测到目标基因发生有意义的改变,如疾病、耐药等相关基因指标异常多见于遗传病、肿瘤性疾病等异常时建议进行遗传咨询或肿瘤门诊
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是指机体处于最基本情况下的体温可用于辅助诊断女性排卵异常等相关疾病,并用于评估病情指标升高可见于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指标降低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检查发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行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化验检查
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量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内分泌疾病,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并用于评估病情指标升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指标降低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检查
J波
J点是指心电图QRS波与ST段开始的连接点,是心室除极的QRS终末突然转化为ST段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结束和心室复极开始。当心电图J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后,形成一定的幅度,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呈圆顶状或驼峰形态时,称为J波或Osborn波。在正常情况下,J波代表心室最晚除极区的时限约为10ms。J点移位常见于运动引起心率加快、早期复极综合征、心肌缺血与损伤、心包疾病、急性心肌炎和束支传导阻滞等。
I型超敏反应实验诊断
I型超敏反应实验诊断是通过体外检测法和体内检测法发现诱导超敏反应变应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有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临床常见的变应原有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花粉颗粒、某些食物及酶类物质等。
IgG抗体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抗体对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升高见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降低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HIV等;阳性表示对该病原体有抵抗力;阴性多为正常结果异常时,特别是有相关症状时,及时就诊于感染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
IgG24小时鞘内合成率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患,如多发性硬化(MS)、格林—巴利综合征、播散性脑脊髓炎、散发性脑炎等,患者脑脊液(CSF)中IgG水平常有改变。确定鞘内是否有IgG合成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有2种方法用于确定鞘内IgG合成:定性测定脑脊液中的寡克隆区带和通过计算公式定量计算是否有鞘内IgG合成。目前国内常用的计算公式为IgG指数和IgG24小时鞘内合成率(IgGSR)。定量计算方法只是间接地评价血脑屏障状态及鞘内合成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误差。IgG24小时鞘内合成率的计算是在假定清蛋白和IgG两种蛋白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与血脑屏障功能的破坏程度无关,即认为二者浓度的变化是线性的。这就决定了IgG生成指数和24小时合成率公式只适用于无或仅有轻微血脑屏障破坏的患者。
IV型超敏反应实验诊断
IV型超敏反应实验诊断是通过体外检测法和体内检测法发现诱导超敏反应变应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IV型超敏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反应发生较慢。
II型超敏反应实验诊断
II型超敏反应实验诊断是通过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检测(AGBMA)等实验室检查明确II型超敏反应的诊断。II型超敏反应也称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性溶血等。
踝肱指数
踝肱指数(ABI)是通过用多普勒超声和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踝动脉收缩压,得到两者收缩压之比值,这个比值称为肱骨指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一般情况下,踝肱指数只能帮助医生诊断腿部动脉是否存在供血异常。
霍奇金淋巴瘤实验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HD)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淋巴瘤,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免疫学检查、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实验诊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导致,即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实验诊断是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HIV感染,并判断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时机,以及评价疗效和预后。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
活检组织寄生虫检查
活检组织寄生虫检查是诊断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病原学依据。活检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角膜、肠、肝、肺和脑组织。皮肤活检有助于诊断丝虫和皮肤利什曼原虫感染。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旋毛虫和猪囊尾蚴感染。直肠和膀胱活检有助于诊断血吸虫感染。肺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肺吸虫感染。脑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猪囊尾蚴和曼氏裂头蚴感染等。
活化凝血时间
静脉血离体后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为凝血时间。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是在试管中加入白陶土-脑磷脂的混悬液以充分激活因子 Ⅻ、Ⅺ,并为凝血反应提供丰富的催化表面,以提高本试验的敏感性,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活化的蛋白C抵抗
活化蛋白C抵抗(APCR)是最常见的家族性易栓症的病理因素,凝血因子Ⅴ(FⅤ)基因点突变造成FⅤ分子第506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替代是造成APCR的分子机制。APCR与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因为FⅤ基因突变抵抗了活化蛋白C(APC)的降解作用。FⅤ基因突变有杂合子型和纯合子型两种,APCR可使患者终生伴有高的血栓风险,杂合子可使血栓风险增加5~10倍,纯合子可使血栓风险增加50~100倍。此外,狼疮、抗心肌磷酸抗体、妊娠、肿瘤及化疗后感染、口服避孕药等也是产生APCR的原因,但与FⅤ基因突变无关。常用APC-APTT法作为筛选APCR方法,在受检血浆中加入FⅫ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启动凝血途径,再加入APC,测定APTT延长时间。
活化蛋白C抵抗试验
活化蛋白C抵抗(APCR)是近年来在白种人中发现的发生率较高的遗传性血栓症,在汉族人群中极少见。APCR试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在体外模拟内源性凝血过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可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早期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监测肝素等药物的治疗延长见于血友病、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缩短见于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检查结果异常时可咨询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