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实验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实验诊断主要是通过多种实验室检查诊断本病。相当于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约5%,见于各年龄段,以成人居多。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有时不能确定原始细胞的系列归属,但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可证实为髓系肿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实验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实验诊断是指通过对血象、骨髓象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采用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作出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实验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骨髓、外周血或其他组织中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是其中的一种分类,主要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原始细胞≥20%,并有粒系成熟特征(≥10%成熟中性粒细胞),而单核系细胞<20%。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实验诊断即通过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遗传学等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进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手段逐渐增多,分型也更加明确,主要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个亚型(M4型)。骨髓和外周血中有粒系和单核两系异常增生。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类型髓系白血病,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白血病相似,常以贫血和发热起病,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不常见。本病病情凶险、病程短、确诊晚,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实验检查对早期诊断本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超声检查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ditis,AST)是细菌或真菌经血液循环、淋巴道或邻近化脓性病变蔓延侵犯至甲状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比较少见。它多数由于全身性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在甲状腺的局部表现,也可以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颈部感染,蔓延至甲状腺,引起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临床特点是:全身发热不适,颈部及甲状腺红肿、疼痛,并向耳、下颌或枕部放射。严重者可有呼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如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在早期与中、晚期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针吸活检,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加重病情,故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系不成熟单核系细胞异常增生,常有出血表现,常见髓外浸润。本病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棘细胞松解征
棘细胞松解征又称尼科利斯基征,是指在皮损处及外观正常的皮肤处施加压力可进一步破坏细胞间黏附导致表皮松懈的现象。棘细胞松解征检查作为快速有效的体格检查方法,可辅助病理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手段用于某些大疱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是含有蛋白质、胆固醇和磷脂的复合物。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由肝脏产生,具有运输内源性的甘油酯的作用。VLDL中胆固醇含量比较稳定,通过检测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间接了解血中VLDL含量。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即ACT,是目前国内外在临床血液体外循环手术时,检测血凝时间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通过ACT值的测定,可以确定血液所需肝素抗凝及鱼精蛋白拮抗的剂量,是确保心脏等手术安全和成功的有效手段之一。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是在受检者血浆中加入一定试剂,确定通过激活凝血系统内源途径发生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APTT检测为定量测定,检测结果以“秒”表示。APTT是目前判断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最常用、最敏感的筛选试验,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另外,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肌酐检测
肌酐(creatinine,CRE)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肌酐的含量基本稳定。如果机体肌肉的容积无明显变化,内源性肌酐的生成量是相对恒定的,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所以,在外源性肌酐稳定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肌酐浓度可作为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肌酐检测的作用是什么肌酐检测作用是反应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肌酐的含量基本稳定,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在外源性肌酐稳定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肌酐浓度可作为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肌酐的正常排泄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血清中肌酐含量增加,所以血清中肌酐含量升高意味着肾功能受到损害,因此血清肌酐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肌酐的正常值为男性:44~133μmol/L,女性:70~106μmol/L。当血清肌酐的含量增高时,意味着可能发生了肾脏实质性损害。急性肾衰竭时,血肌酐进行性的升高是器质性损害的指标;慢性肾衰竭时,血肌酐133~177umol/L为肾衰代偿期,血肌酐>178umol/L时为失代偿期,高于445umol/L时为肾衰竭期。肌酐还可用来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肾前性少尿血肌酐上升一般不会超过200umol/L,而器质性肾衰竭常超过此值,因此肌酐检测可以用于鉴别诊断。发现肌酐数值异常,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查明病因,避免耽误病情。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y,MSA),包括抗tRNA合成酶抗体、抗信号识别粒子抗体和抗Mi-2抗体等的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于约50%的原发性肌炎患者中,包括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与某些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对这些自身抗体检测可帮助疾病诊断及判断预后。
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主要存在于脑、脊髓、前列腺等组织中,是肌酸激酶的亚型之一用于鉴别肌酸激酶增高的原因指标升高见于脑梗死、急性颅脑损伤、脑出血、肿瘤等异常时建议就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科室,完善颅脑影像学等检查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肌酸激酶分子是由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组织中常含3种同工酶,按电泳快慢顺序分别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CK-BB主要存在于平滑肌和脑组织中,血清中几乎没有;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占血清中CK的0~4%;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占血清中CK的96%~ 100%。CK-MB有自己的亚型,包括MB2(组织形式)和MB1(转化形式)。CK-MB2从心肌释放后,羧基末端被血浆羧基肽酶N水解,去掉一个赖氨酸残基转化为血清修饰亚型CK-MB1。CK和CK-MB是心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特别是CK-MB更具特异性。心肌损伤过程中CK的升高主要是由于CK-MB的升高引起,表现为二者的同时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指存在于心肌中的CK-MB,属于心梗三项用于了解有无心肌细胞的损伤指标升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发现结果异常可就诊心内科,必要时进一步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肌酸激酶检测
适用于心肌疾病、怀疑有骨骼肌病变者可通过静脉血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辅助诊断的意义标本采集前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是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关键酶关键指标为肌酸激酶指标指标异常常见于骨折、横纹肌溶解、心脏相关疾病等异常时建议就诊心内科、骨科等科室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在骨骼肌或心肌细胞损伤后入血的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标志物之一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骨骼肌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升高见于心肌梗死、骨骼肌疾病;指标降低没有意义结果异常需要就诊急诊科、心内科等科室,同时进行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