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 glycerol,PG)是胎肺成熟的晚期标志,PG能稳定和催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总磷脂的10%。妊娠35周后,羊水出现PG,随妊娠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磷脂酰胆碱小体检查
考虑前列腺疾病的人群前列腺液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小体减少、成堆或分布不均采集前应禁欲(无性交、无手淫、无遗精)3天
磷脂酶A₂
磷脂酶A₂(phospholipase A₂,PLA₂)以酶原形式存在,必须经胰蛋白酶作用激活为酶,水解磷脂生成血磷脂和脂肪酸,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细胞中,其代谢产物具有维持膜结构的完整性、参与能量代谢的作用。磷脂酶A₂是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指标。
磷脂
磷脂(phospholipid,PL)并非单化合物,是含有磷酸基和多种脂质的类物质的总称。血清中PL包括卵磷脂(60%)、溶血卵磷脂(2%~10%)、磷脂酰乙醇胺(2%)、鞘磷脂(20%),主要在肝脏中合成,由胆汁和肠分泌,经粪便排出。PL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构成和维持细胞膜成分和功能的重要物质。磷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磷脂是一种含有磷酸的脂类,磷脂的结构特点是:磷脂由含有磷酸的取代基团所构成的亲水头以及由脂肪酸链所构成的疏水尾。1.磷脂的分类: 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磷脂,一种是由甘油所构成,另一种是由神经鞘氨醇所构成。由甘油所构成的磷脂为甘油磷脂,由神经鞘氨醇所构成的磷脂为鞘磷脂。磷脂又被称作磷脂类、磷脂质,属于一种复合脂。2.磷脂的结构特点: 磷脂由含有磷酸的取代基团所构成的亲水头以及由脂肪酸链所构成的疏水尾。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部分位于生物膜的表面,而疏水尾部分位于生物膜的内侧。3.磷脂的生理作用: 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彼此靠近,疏水端彼此靠近,常与蛋白质等其他分子一起构成脂双分子层。由于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大多可以是运动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合成脑磷脂需要的物质是什么合成脑磷脂需要的物质是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乙醇胺。脑磷脂又被称为磷脂酰乙醇胺,属于甘油磷脂的一种,脑磷脂的组成物质是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乙醇胺。脑磷脂是大脑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神经细胞的许多功能和新陈代谢,例如细胞的渗透、髓鞘形成等,对于维持神经细胞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脑磷脂在细胞中以游离态存在或者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其功能与磷脂酰胆碱相似。除了参与细胞生理代谢功能,还与血液凝固有关。磷脂亚麻酸软胶囊功效是什么磷脂亚麻酸软胶囊属于保健品,具有辅助改善记忆的保健功能。但这只是一种保健品,不能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磷脂亚麻酸软胶囊的主要成分有大豆浓缩磷脂、α-亚麻酸油、明胶等每一粒都含有100毫克的磷脂酰胆碱(PC);采用纯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抗氧化处理;无人工色素、人造香料、防腐剂等。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一次一粒,吃饭时服用。本品适用于需改善记忆者。4岁以下婴幼儿不宜使用。本品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服用后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lucose phosphate isomerase,GPI),是无氧糖酵解和糖异生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外液中。伴GPI缺乏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首次于1968年报道,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报道50多例,在红细胞酶病中排列第。临床上主要通过GPI酶活性的测量来进行辅助诊断。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电泳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其次是脑组织。肌酸激酶分子是由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组织中常含3种同工酶,按照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电泳(CKIso)快慢顺序分别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CK-BB主要存在于平滑肌和脑组织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除细胞质含有肌酸激酶外,在心肌、骨骼肌和脑等组织的线粒体中还存在另一种结构不同的肌酸激酶,它也是二聚体,但不是由M和B亚基组成的,常简写为CK-MiMi,电泳最慢,故命名为CK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电泳测定,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心脏、骨骼肌和脑内病变。
磷酸肌酸激酶
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又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CK存在种同工酶,CK-BB(CK1)、CK-MB(CK2)、CK-MM(CK3)。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CK-MM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组织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血清CK活性变化和持续时间与心肌组织坏死程度成正比,是诊断心肌疾病的重要指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作用是什么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生理作用是催化并加快细胞中的能量代谢过程,其水平可以反映有无相应的细胞破坏及破坏程度。1. 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组织、心肌组织、脑组织的破坏或坏死,都会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升高。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用于进一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炎或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如果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越高,则代表患者心肌梗死或者是心肌坏死的面积就越大。2. 但是如果肌酸激酶不高,只是单纯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那么考虑可能是存在实验室误差,或者患者是一个肿瘤的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良性前列腺增生超声检查
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本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腺体增大,形态失常,腺体组织及纤维组织均可发生增生,质地坚硬呈结节状。多发生在尿道周围的内腺,挤压尿道可引起排尿困难。患者多在50岁后出现症状,主要是夜尿增多、尿频、尿急,此后出现排尿费力、困难,可以引起尿潴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为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实施及时有效并安全可靠的治疗,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查极为重要。研究显示,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是相当重要的诊断手段。
良性白细胞疾病实验诊断
良性白细胞疾病多为白细胞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主要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post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state)又称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是一种链球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以体温反复波动于38℃左右,持续1~2个月的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冬春季发病较多。
痢疾杆菌检测
痢疾杆菌(Desentery bacilli)属于志贺氏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包括志贺氏菌,福氏菌、鲍氏菌和宋内氏菌4个群,39个型。导致菌痢的以福氏和宋内氏痢疾杆菌多见。在幼儿尚可引起中毒性菌痢,病死率甚高。由于菌型多,尚无理想的疫苗预防,且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且由志贺氏杆菌所致的痢疾较其他痢疾杆菌所致者严重,故行痢疾杆菌检测,可早期进行诊断及治疗。
冷热溶血试验
冷热溶血试验又称D-L试验,是测定双相溶血素的试验。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患者血清中有双相溶血素,为IgG,在20℃以下(0~4℃)时溶血素与红细胞膜上的P抗原结合,并吸附补体,但不溶血。当温度升至37℃时,抗体诱发的补体激活已完成,从而导致溶血。该试验对诊断PCH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冷球蛋白
冷球蛋白(cryoglobulin,CG),是指温度低于37℃般在0~4℃)时易自发沉淀,加温后又可溶解的病理性免疫球蛋白。不包括冷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的复合物以及肝素沉淀蛋白等类具有类似特征的血清蛋白质。冷球蛋白分为3型:Ⅰ型为单克隆型,Ⅱ型为混合单克隆型,Ⅲ型为多克隆型。当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时,即称为冷球蛋白血症。
冷凝集试验
冷凝集试验(cold agglutination test,CAT),是种辅助诊断冷凝集素综合征的试验方法。它是以患者的血清或血浆加入血型相同或O型的正常人红细胞,在体外20℃以下时,可看到红细胞出现凝集,该现象在0~4℃间最明显。当温度上升至30℃以上时,凝集现象又消失。CAT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理想,已趋于淘汰。
泪液分泌试验
泪液分泌试验(lacrimal secretion test)指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泪液生成的多少。
泪膜破裂时间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又称泪膜湿润时间(wetting time)。泪膜破裂时间检查是眨眼后保持睁眼状态,泪膜表面出现第一个干燥斑的时间间隔,用于估计泪膜的稳定性。包括利用泪膜镜测得的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及利用荧光素的泪膜破裂时间。
类脂质沉积病实验诊断
类脂质沉积病是一组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类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溶酶体中参与类脂代谢的酶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引起类脂质沉积于体内细胞中。较常见的有葡糖脑苷脂病(又称戈谢病)和神经鞘磷脂病(又称尼曼-匹克病),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涂片检查、骨髓检查、脂酶活性测定等。
类风湿因子
通过检测类风湿因子水平,辅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评估病情仅包括类风湿因子一项指标指标异常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就诊风湿免疫科等科室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谱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谱(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autoantibodies),是指组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是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有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聚丝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Sa抗体和抗RA33抗体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谱的临床检测,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等。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核抗原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核抗原抗体英文缩写为抗RANA抗体,其不是显著性特异抗体,因为在正常人抗RANA抗体阳性者大约占2%,且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有升高现象。但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抗RAN抗体的阳性率为93%~95%,所以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项有力证据。其检测方法包括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ELISA法,上述方法检测结果准确率相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