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电泳是分离混合物中离子成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支持物的电泳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于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其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可以直接在凝胶上观察计算;另一类需要洗脱回收胶中特定的蛋白和核酸。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质是尿蛋白电泳,是将尿蛋白按其分子量大小、顺序分为不同组分,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一种试验。尿蛋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肾小管、尿路排泌三大机制完成。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孔经屏障、电荷屏障作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一般定性方法为阴性,定量检测尿蛋白多小于150mg/24h或100mg/L。尿蛋白类型按分子量分为低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高分子蛋白及混合性蛋白四种。
尿结石化学分析
尿结石化学分析是指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结石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对于预防结石的复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尿钾测定
尿钾(K)是指测定24小时尿液中钾的浓度。钾是机体内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重要的金属离子,在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内的钾离子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钾盐,每日摄取的钾90%由尿排出,10%由粪便排出,通过皮肤丢失的钾极少。尿钾在晚间比白天浓度高,因此需收集24小时全部尿液才能准确反映尿钾的水平。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tigen,u-PA:Ag),主要是作为尿激酶用药后疗效观察的指标。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u-PA:A),主要是作为尿激酶用药后疗效观察的指标。
尿肌酐测定
尿肌酐(Cr)是指测定24小时尿液中肌酐的浓度。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肌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不再被重吸收。尿肌酐浓度的变异与日间饮食有关,肌酐的排泄在1天内有很大变化,故尿肌酐的测定需要留取24小时的全部尿液。24小时尿肌酐测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如经过24小时的放置、留 取方法不当、环境因素等。
尿肌酐
尿肌酐与血肌酐一起用于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更早反映肾脏损伤情况辅助评估肾功能,诊断肾脏疾病尿肌酐单一结果异常没有临床意义需及时就诊肾内科,综合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进行判断
尿肌红蛋白定性
当肌肉组织受损伤时,肌红蛋白可大量释放到至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因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所以可以迅速通过肾小球滤过并随肾脏排出体外。尿肌红蛋白定性就是通过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肌红蛋白来诊断些肌肉受损的疾病。
尿红细胞
尿红细胞是尿常规中的一项指标,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等,判断病变部位,评估疗效指标升高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血管内溶血疾病等结果异常需要就诊肾内科、血液科,必要时进一步行肾功能、超声等检查
尿核基质蛋白
尿核基质蛋白(urine 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NMP22),是核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DNA的复制、转录及RNA的合成、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检测尿液NMP22浓度对诊断尿道移行细胞癌有定价值,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种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尿含铁血黄素检测
含铁血黄素是含有铁质的棕色色素颗粒,在尿中使尿呈暗黄色。当尿液中出现含铁血黄素则为含铁血黄素尿。当血管内红细胞发生破裂时,大部分血红蛋白逸出,自尿中排出,还有部分血红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在细胞内分解成含铁血黄素,然后随细胞脱落由尿中排出。当尿液中细胞分解时含铁血黄素也可被释放到尿中。尿含铁血黄素(Rous)实验是用于诊断血管内溶血的定性实验。当出现阳性结果时可以认为血管内出现了溶血问题。
尿含铁血黄素
含铁血黄素是含铁的棕色色素颗粒,是一种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含铁血黄素尿是尿中出现含铁血黄素。Rous试验阳性对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有一定价值。
尿汞
汞为液态银白色金属,是存在于地球的唯一液态金属,很容易蒸发到空气中,过量吸入其粉尘及皮肤涂抹等情况下均可引起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汞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尿汞的排出量与接触汞的浓度和时间有关,是反映近期汞接触水平和观察驱汞疗效的最好指标。
尿干化学分析
尿液受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通过排泄尿液,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异物、毒物等,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达到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状态,对其组成和性状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人体的代谢状况。尿干化学分析是尿常规检查中的一项初筛试验,具有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以泌尿系统为主的多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
尿钙测定
尿钙(Ca)是指测定24小时尿液中钙的浓度。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人体中99%以上的钙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余下的约1%存在于软组织和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几乎不含钙。钙主要是通过饮食摄入的,血液中的钙可从肾滤出,大多重吸收入血,过多的钙则从尿液中排出,因此,尿钙排出量受血钙浓度的直接影响,尿钙的变化可反映血钙的变化。
尿钙/肌酐
钙是人体的重要元素,血液循环中的钙经过肾小球滤过后经近端小管重吸收,最后经过尿液排出体外,近端小管重吸收钙受肾小管钠浓度的影响,甲状旁腺激素促进远端肾小管钙的吸收。临床上常用24小时尿钙排出量或尿Ca/Cr比值反映尿钙排泄水平。空腹尿钙主要来源于骨钙,骨钙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尿钙高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和骨质疏松,是否存在高尿钙涉及到是否需要干预处理,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多年来24小时尿钙(Ca)和24小时尿羟脯氨酸(OHP),已被用于临床作为反映骨的吸收、体内钙代谢和骨胶原代谢的指标。但由于这两项指标均要收集24小时尿,在门诊收集24小时尿很不方便,且受饮食影响大,因此常用空腹晨尿钙/肌酐比值(Ca/Cr)作为初筛指标。
尿钙
尿钙是尿液中的钙含量,用于评估草酸钙、磷酸钙肾结石风险,辅助诊断骨代谢疾病主要包括随机尿钙、24小时尿钙两项指标指标异常见于肾结石、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异常等疾病异常时建议就诊于泌尿外科、内分泌科、骨科等科室
尿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是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多巴胺(dopamine,DA),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收缩血管。尿儿茶酚胺测定是鉴别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重要指标。
尿淀粉酶升高
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称胰淀粉酶。其次是由涎腺分泌,称唾液淀粉酶。如胰腺有炎性病变或胰液排出受阻时,胰腺的淀粉酶可从胰管管壁及胰泡逸出,吸收入血而随尿排出,故血和尿淀粉酶含量均增高,因此尿淀粉酶常与血淀粉酶一起测定。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间,患者血清及尿中的淀粉酶活性都明显增高。但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并维持时间稍长,常于发病12~24小时才开始升高,但下降缓慢,能维持5~7天。正常尿淀粉酶的参考值为碘-淀粉比色法100~1200U。故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淀粉酶比血清淀粉酶更有价值。
尿碘
尿碘是尿液中的碘含量,是反映碘摄入量的最佳指标主要包括随机尿碘,24小时尿碘两项指标指标异常常见于碘摄入不足异常时建议就诊于内分泌科等科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