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P波
P波是心房除极波,代表左右二心房的激动。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内膜下,所以激动首先传到右心房,较晚传到左心房。右心房的除极作用因此也比左心房略早完毕。临床上为了实用起见,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房的激动,后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分析P波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尖瓣型P波是什么二尖瓣型p波表示p波在心电图上呈现双峰状,并有时间的延长,多提示有左心房的肥厚,建议及时医院进行诊治。正常情况下p波在心电图上是单峰状,且时限是在0.08~0.11秒的,主要反应心房除极的过程。右心房先进行除极,反应是p波的前半部分,左心房的除极反应在p波的后半部分。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原因所导致的左心房肥大,会使左心房除极时间延长,出现p波增宽,呈现双峰状,也被称为二尖瓣型p波。二尖瓣型p波多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建议及时医院就诊,明确病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Prader Willi综合征实验诊断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一种先天性的罕见基因病,是多系统化异常的复杂综合征。临床以多食、肥胖、智力低下、性腺功能低下和生长激素缺乏为特征。其分子基础是15q11-q13位点父源染色体上的候选基因表达缺失。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基因诊断。
PR间期
在心电图上自P波终点至QRS综合波起点的一段为PR段,自P波起点至QRS综合波起点的时间间隔为PR间期。PR间期表示激动经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在心电图上指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起始部,测量时应选择一个有最大P波和最宽QRS间期的导联。正常平均为0.12~0.20s;婴儿及心搏较速者,PR间期可较短。
PIG-A基因突变检测
PIG-A基因突变检测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技术,检测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液、骨髓等标本中的PIG-A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及其突变类型。
PET-CT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PET-CT)可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和肿瘤诊断、疗效评价与监测,在欧美发达国家,PET-CT已被视为健康体检和肿瘤诊断的最佳手段。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X线计算机断层(computer tomography,CT)组合而成的多模式成像系统,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在分子水平成像的影像技术。PET-CT将PET与CT融为一体,使两种成像技术优势互补,PET图像提供功能和代谢等分子信息,CT提供精细的解剖和病理信息,通过融合技术,一次显像即可获得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学改变,实现了“1+1>2”的效果。PET-CT检查多少钱PET-CT检查根据检查的部位以及不同的地区,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一般在5000~10000元不等。如果是单个部位的检查,比如肾脏部位的检查,价格可能在5000元左右。但是如果做全身的检查,价格就可能略贵一点,在10000元左右。PET-CT相比于普通的CT,能够做出更加全面并且准确的诊断,一般可以用于癫痫定位、肿瘤定位、或者确定肿瘤是否存在复发等情况。
PET-CT
将PET和CT融为一体的影像学检查,通过CT精确定位病灶,通过PET显示病灶的功能与代谢图像可用于全身或身体局部的检查,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形态、大小、数量等信息主要用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转移、预后评估等PET检查对人体是安全、无创的,CT检查有一定程度的电离辐射
PD-L1
存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免疫细胞膜表面,通过与受体结合抑制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免疫细胞PD-L1阳性的数量及比例是关键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常见如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可到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综合治疗科等就诊
P-糖蛋白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的跨膜糖蛋白,它具有能量依赖性“药泵”功能。P-gP是判断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是否有早期复发的个重要指标。
呕吐物潜血
怀疑上消化道出血时,临床上常检查便和呕吐物潜血来判断是否有出血。呕吐物潜血检查更方便、更快,患者也不受任何痛苦。因此如果患者有呕吐物,可及时做呕吐物潜血检查,没有呕吐物可做胃液潜血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O2培养
肠道传染病中最为严重的是霍乱,被称为二号病,因此与该病有关的试验可用02来表示和代替。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ElTor)生物型;根据菌体抗原(即O抗原)又可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01血清群和0139血清群能引起霍乱的发病和流行,是霍乱的病原菌。临床需要给患者做粪便常规检查、便悬滴试验和培养,其中便悬滴试验和培养是专用于霍乱和副霍乱的筛查试验。
O157型大肠埃希菌基因扩增检测
O157型大肠埃希菌基因扩增检测是指将O157型大肠埃希菌的DNA片段经过变性、退火、延伸循环,不断拷贝,以扩增出足量的DNA供检测鉴定。
黏液表皮样癌超声检查
黏液表皮样癌(mucoe pidermoid carcinoma)是涎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涎腺肿瘤的5%~12%,以腮腺最常见。肿瘤分为高分化及低分化两型,也有将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度、中度及低度三型。病理表现:本病来源于腺管黏膜上皮,是由表皮细胞及黏膜细胞组成的涎腺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易复发和转移,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高频超声作为颌面部软组织和小器官的常用检查方法,对发现病变、判断性质、确定周围组织受累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疟原虫检查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俗称“冷热病”、“打摆子”等。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浓集结核杆菌检查
浓集结核杆菌检查是指临床医师将痰液用酸碱处理15分钟,然后再离心沉淀,以沉淀物作涂片染色检查。痰的直接涂片的阳性检出率很低的,因为只有在每毫升痰液中有超过100000个结核杆菌时才能检查得到。因此为了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采用浓集结核杆菌的检查方法。经过浓集的痰液标本再做结核杆菌培养,其阳性检出率要比涂片检出率高100倍。所以结核杆菌浓集法加细菌培养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
浓度梯度纸条扩散法药敏试验
浓度梯度纸条扩散法药敏试验又称E-试验,是将受试菌株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基后加贴E-试验试纸条,孵育培养后根据说明书进行判读,并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进行分析。此法结合了扩散法和稀释法的原理设计的浓度梯度药敏试验,可进行直接定量检测。可用于各种常见菌、苛养菌、分枝杆菌、厌氧菌和真菌等的药敏试验。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的药敏试验是一项新的技术,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直接药敏试验较为困难,E试验法由于结果准确、稳定,受到广泛认同。
凝血因子检测
概述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其中凝血因子FⅧ、Ⅸ、Ⅺ、Ⅻ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因子检测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凝血因子定量(Ⅱ,Ⅴ,Ⅶ,Ⅹ,Ⅷ,Ⅸ,Ⅺ,Ⅻ)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等。凝血因子活性是通过其纠正乏因子血浆所致的凝固时间延长的能力而测得。对稀释的受检者血浆与乏因子血浆的混合物所测得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凝血酶原时间(PT)与受检者血浆的凝血因子活性成负相关。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如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用APTT测定。外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如因子Ⅱ、Ⅴ、Ⅶ、Ⅹ)测定采用PT测定。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
将受检血浆与正常人血浆混合,温育一定时间后,检测剩余因子Ⅷ的活性。该试验可以定量反映抑制物的水平,用于血友病A患者产生因子Ⅷ抑制物或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与疗效的监测。
凝血因子Ⅷ:Ag、Ⅸ:Ag、Ⅺ:Ag、Ⅻ:Ag检测
凝血因子Ⅷ:Ag、Ⅸ:Ag、Ⅺ:Ag、Ⅻ:Ag是FⅧ: C、FⅨ: C、FⅪ: C、FⅫ: C的抗原成分,其检测主要用于测定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凝血因子Ⅷ(FⅧ: C)、Ⅸ (FⅨ: C)、Ⅺ(FⅪ: C)、Ⅻ(FⅫ: C)的活性测定
凝血因子Ⅷ(FⅧ: C)、Ⅸ (FⅨ: C)、Ⅺ(FⅪ: C)、Ⅻ(FⅫ: C)的活性测定,是指在受检血浆中分别加入缺乏FⅧ、FⅨ、FⅪ和FⅫ的基质血浆、白陶土磷脂悬液和钙离子(Ca²⁺)溶液,分别记录加入Ca²⁺溶液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然后从各自的标准曲线中分别计算出受检血浆中FⅧ:C、FⅨ:C、FⅪ:C和FⅫ:C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凝血因子活性测定主要用来评估某个凝血因子是否正常,可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