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皮肤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直接与标本中的抗原反应。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皮肤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适用于:①非感染性大疱性皮肤病如各型天疱疮、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②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等;③各种血管炎;④某些感染性皮肤病;⑤皮肤肿瘤等。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是一种可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用来观察各种皮肤疾病广泛用于检查皮肤、头发、指(趾)甲等的色素性和非色素性病变提高皮肤病诊断准确性,发现早期可治愈阶段的皮肤恶性肿瘤可分为偏振光和非偏振光皮肤镜,偏振光皮肤镜还有非接触皮肤的类型
皮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是将荧光素标记的抗抗体先与特异性抗体抗原复合物反应,形成抗原-抗体-抗抗体复合物体系。染色程序分为两步,第一步:用未知未标记的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第二步:加上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IgM抗体。如果第一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就会和已结合抗原的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皮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皮肤病和其他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缺点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皮肤划痕试验
皮肤划痕试验是皮肤科常用的物理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药疹、异位性皮炎等。假如怀疑皮肤对某种变应原过敏,就需要做特异性皮肤划痕试验。皮肤划痕试验方法简单,特异性、敏感性均较好,痛苦小,尤其适用于小儿。
皮肤病物理检查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是对皮肤进行物理方面的检查,包括皮肤划痕试验、玻片压诊法、鳞屑刮除法、棘细胞松解征检查、伍德灯检查、斑贴试验等。
皮肤病视诊
视诊是医师通过视觉来直接观察患者的全身或局部征象的一种基本检查方法,是皮肤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有时仅通过视诊就可明确诊断。视诊时要注意皮损的性质、大小和数目、颜色、边缘及界限、形状以及皮损表面、基底及内容物,还要注意皮损的部位、分布、排列等,同时注意观察毛发和指(趾)甲。
皮肤病触诊
皮肤病触诊是以触、摸、按、压等方式检查皮肤损害物理特征的诊断方法,是了解皮损部位病变性质的重要依据。
脾肿瘤超声检查
脾脏的肿瘤很少见,在临床上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良性肿瘤中,脾脏血管瘤相对较为多见。在恶性肿瘤中,脾脏的恶性淋巴瘤相对比较多见。此处主要谈谈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splenic malignant lymphoma)。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患者常有发热、消瘦、乏力、贫血及远处脏器转移等症状。脾肿瘤可通过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诊断。脾脏良性肿瘤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式有脾切除和脾部分切除。对具潜在恶性或恶性脾肿瘤,脾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并且依据浸润范围行联合脏器切除,必要时行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放、化疗,以提高疗效。
脾血管瘤超声检查
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是脾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病人无任何症状。有时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或无痛性包块,常常在体检或腹部行超声检查时,发现了肝脏的血管瘤的同时,也偶然发现脾血管瘤。脾血管瘤可以是孤立的或多个发病,后者常为全身血管瘤病的一部分。血管瘤病理类型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血管瘤、血管淋巴管混合型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多结节性血管瘤、静脉血管瘤、良性(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和弥漫性窦样血管瘤(整个脾充满着血管)。脾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发现脾血管瘤主要依赖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
脾破裂超声检查
脾脏皮质供血丰富,但是质地十分脆弱,如果腹部发生闭合性损伤时,常常导致脾脏破裂。脾破裂(splenic rupture)分为外伤性破裂和自发性破裂,外伤性破裂,由外界暴力的作用引起。自发性破裂是病理性肿大的脾脏因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体位改变等原因引起。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血液对腹膜引起的刺激为主,病情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患者可以发生失血性休克。B超检查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能显示破碎的脾脏,较大的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脾破裂的处理原则以手术为主,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当时的条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脾囊肿超声检查
脾脏的疾病分两大类,①含液性病变包括脾囊肿、多囊脾、脾脓肿、脾包虫囊肿、脾血肿等。②脾脏实质性病变包括:脾血管瘤、脾结核、脾梗死、脾肿瘤等。脾囊肿(splenic cyst)是脾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B超常作为脾囊肿的首选检查,小的脾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应定期随访密切观察。脾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容易发生破裂,危及生命,因此,任何种类的脾囊肿原则上均应行手术治疗,根据情况选择部分脾切除、囊肿切除术或全脾切除术。
脾梗死超声检查
脾梗死(splenic infraction)的原因,有栓塞形成(如左心瓣膜血栓或左房附壁血栓脱落),脾动脉内膜的局限性纤维化增厚,以及其他伴有脾脏肿大的疾病,如淤血性脾肿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白血病等。患者脾大者多见。脾梗死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低热,严重者表现为左上腹剧烈疼痛,临床常延误诊断。由于梗死部位及就诊的时期不同,脾梗死的超声表现也不同。因此,加深对脾梗死超声表现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正确诊断。
脾大超声检查
 脾肿大(splenomegaly)的原因有:①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肝炎、伤寒、结核、败血症等。②寄生虫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③淤血性疾病,如门静脉高压引起肝硬化、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布--加综合征。④血液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⑤代谢性疾病,高雪病、恶性网状内皮细胞病。⑥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脾脏弥漫性肿大,常常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临床上发现脾脏肿大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及化验室检查,进一步寻找脾肿大的发病原因,才能对症治疗。超声在检查脾肿大时,可以在左上腹处,检查脾脏的位置及大小。如果测量脾脏的长径男性大于13.0cm,女性大于11cm; 厚度男性大于4.0cm,女性大于3.5cm,肋下可探测到脾脏,则考虑脾大。
泡沫稳定指数
羊水泡沫试验属于生物物理测定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泡沫的形成和稳定,而乙醇阻止泡沫的形成。羊水泡沫试验可间接反映羊水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是指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膀胱后排尿时在电视荧光屏下观察摄片,可了解膀胱的形态、大小、黏膜光滑度、膀胱内有无憩室、结石、肿瘤、异物,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出口以下有无梗阻等。是小儿泌尿系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排卵监测
排卵监测是指通过超声对卵泡进行的持续监测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是否正常,有无排卵主要用于指导女性不孕患者的诊疗可见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延迟、卵巢多囊样改变等异常表现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 DFG)是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对病人“排便”时肛管直肠部位进行动、静态结合观察的检查方法。根据造影剂不同,分为钡液法和钡糊法。它能显示肛管直肠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为临床上便秘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该方法自60年代起有人用于小儿巨结肠和直肠脱垂的研究,70年代后期逐步应用于临床。我国于80年代中期起开展排粪造影临床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排粪造影和肠镜的区别是什么排粪造影和肠镜的区别在于适应症状、价格、禁忌人群等不同。1.适应症:排粪照影适用于有大便困难、慢性便秘、肛门坠胀、粘液血便等症状的患者;肠镜用于有肠道不适,但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病灶的人群。2.价格:排粪造影检查费用300~400元左右,如需定位时费用600~800元;普通肠镜检查费用是300~400元,无痛肠镜检查是800~1000元。具体要看医院收费标准。3.禁忌人群:排粪造影检查的禁忌人群尚不明确,需要咨询专业医生;肠镜检查常见的禁忌人群包括凝血功能异常者、肠粘连或梗阻严重者以及孕妇等。有病情需要者应及时就诊医院消化内科,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
脯氨酰羟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PH)是胶原纤维合成的关键酶,将胶原肽链上的脯氨酰还原成羟脯氨酰。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指标。脯氨酰羟化酶是种氧感受器,常用于肿瘤治疗预后监测,为肿瘤治疗提供有效方法。
膀胱肿瘤抗原
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BTA),是膀胱癌细胞生成的H 相关蛋白,其与补体C3b结合,从而抑制攻膜复合物的形成,使肿瘤免受免疫攻击,促进肿瘤生长。正常膀胱上皮细胞不表达BTA,膀胱癌细胞可直接释放膀胱肿瘤抗原进入尿液。
膀胱肿瘤超声检查
膀胱肿瘤(neoplasm of bladder)是泌尿系中最常见肿瘤。如果发现膀胱壁不规则增厚,或有肿物突出时,应该考虑膀胱肿瘤。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为高,膀胱肿瘤中恶性占90%~95%。起源于上皮移行细胞的占绝大多数,称为膀胱癌。良性的膀胱肿瘤很少见,主要有血管瘤及纤维瘤等。膀胱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患者80%有血尿,60%的血尿为首发症状。晚期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并有排尿困难及贫血等。超声显示:膀胱内壁增厚,并发现向膀胱内突出的肿瘤。目前认为超声为诊断膀胱肿瘤的筛选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它对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边界等可以准确描述。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也可以提供重要信息,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