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胰高血糖素
胰腺的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够升高血糖评估胰岛α细胞的功能,辅助排查胰高血糖素瘤、胰岛细胞瘤、糖尿病等指标升高常见于胰高血糖素瘤、糖尿病等,指标降低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等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就诊内分泌科,必要时做血糖、腹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
胰高糖素激发试验
胰高糖素激发试验是指将胰高血糖素注入患者体内,同时观察患者体内血糖浓度的高低,从而判断疾病情况。正常健康者及原发性高血压者,注射胰高糖素后血压不上升或有下降。而嗜铬细胞瘤患者于静注胰高糖素后约15秒,血压骤升,所以胰高糖素激发试验可以明确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胰多肽
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是胰岛PP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种具有激素性质的多肽,具有调节胃液和胰液的分泌的作用。正常人血清基础胰多肽的浓度极低,餐后数分钟浓度迅速升高,受神经调节。餐后胰多肽分泌可持续数小时,受饮食影响, 蛋白质类食物刺激PP释放的作用最强, 脂肪次之, 葡萄糖最弱。
胰岛细胞瘤超声检查
胰岛细胞瘤(islet celladenoma)为胰腺内胰岛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发生与胰腺的体尾部。肿瘤往往很小,质地均匀,有包膜,平均大小直径为1~2cm,80%为良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胰岛细胞瘤很少见,按分泌激素与否分为功能性及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典型症状是:低血糖发作,易在清晨及傍晚空腹时,或劳累时发作,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是,症状轻重的表现与低血糖程度有关。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一般无临床症状,常常是在腹部已可触及包块或出现压迫症状时就诊发现。大多胰岛细胞瘤为单发良性肿瘤,仅仅有10%~20%为恶性,其诊断取决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尤其是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
胰岛素自身抗体
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是1型糖尿病的标志抗体之,反映人体对胰岛素的自身免疫性。IAA能结合胰岛素形成复合物,使胰岛素失活,这是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之。在少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例中,患者体内出现的针对外源性胰岛素的抗体,为非自身免疫抗体,称之为胰岛素抗体。
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proinsulin)是胰岛素的前体和主要储存形式。胰岛素原具有胰岛素相似的作用,促进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葡萄糖转化成糖原或脂肪储存,总效应为降低血糖,但强度较弱,其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10%。胰岛素原半衰期(18~20分钟)较胰岛素半衰期(6~8分钟)长,其作用时间也较持久。生理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胰岛素原释放入血,在病理情况下,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原增多,血中胰岛素水平增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是种糖蛋白,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主要的结合蛋白。IGFBP-3是种细胞生长的抑制剂,可促进细胞凋亡,因而在癌症的发生及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生长激素紊乱的诊断指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又称生长调节素,主要由肝脏合成,具有类胰岛素样结构和活性,能促进生长发育、调节糖代谢、抑制蛋白质分解。
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是患者口服75g葡萄糖或标准餐(75g面粉的馒头餐),血糖升高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肝脏摄取降解。胰岛素具有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浓度稳定、促进机体能源物质的储存及生长发育等作用。胰岛素释放试验能够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胰岛素检测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胰岛素测定是诊断糖尿病和区分糖尿病类的最可靠方法,也是反映胰岛素细胞贮备和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通过测定病人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了解病人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体内胰岛素的检测方法可概括为两类:免疫检测方法和非免疫检测方法。免疫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等;非免疫检测法包括同位素稀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胰岛素-C肽测定及其释放试验
胰岛素-C肽测定及其释放试验是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能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由于胰岛素和C-肽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1分子胰岛素原在特殊作用下分解为1分子胰岛素和1分子C-肽,同时释放入血液中。胰岛素的半衰期为4~5分钟,而C-肽的半衰期为长约10~13.5分钟,且经肝脏时50%的胰岛素被清除,C-肽的清除率很低,且C-肽不受外源胰岛素的影响,因此,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应注意C-肽水平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
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trypsin)是由胰腺分泌的内肽酶,主要作用于精氨酸或赖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具有活化糜蛋白酶原、羧肽酶原等酶原,消化溶解变形蛋白质的作用。胰蛋白酶检测是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指标。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什么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肠激酶,特殊情况下,当肠激酶缺乏时胰蛋白酶的自我催化反应也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有时酸、组织液也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胰蛋白酶从而发挥作用。胰蛋白酶原进入十二指肠后被肠液中的肠激酶激活,转化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对精氨酸和赖氨酸肽链具有选择性水解作用,使天然蛋白、变性蛋白、纤维蛋白和黏蛋白等水解成为多肽或氨基酸。肠激酶是一种高度专一性的蛋白酶,由于肠激酶具有高度专一性,水解效率高的特点,所以在基因工程产品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作为工具蛋白酶在重组融合蛋白质的特异性断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胰胆管内内镜超声检查
胰胆管内内镜超声是一种将微超声探头置入胆管或胰管内扫查诊断胆胰疾病的方法。微超声探头的分辨率高,可发现管壁上皮内癌等浅表病变。对于胆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实验诊断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先天性膜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外周血中出现球形红细胞而得名,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父母一方患有同病,病人出生即患病。临床表现有贫血、溶血性黄疸、脾大,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常伴胆石症。血片见球形红细胞增多为本病的特征,占红细胞的10%以上,少数可达到80%以上。手术切除脾脏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遗传性耳聋实验诊断
先天性耳聋可以由单基因突变或不同基因的复合突变引起,有50%~60%的新生聋儿或儿童期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而70%的遗传性耳聋表现为非综合征耳聋(即除耳聋外不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遗传性耳聋实验诊断是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或辅助诊断。目前最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是基因检测,其他如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病毒抗体等的检查,仅能辅助诊断伴随其他症状的遗传性耳聋。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是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带有Tag标签序列的基因位点特异性引物,对相关基因位点所在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荧光标记,然后与能识别相应标签序列的通用基因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得到所检测的9个基因位点结果。由于针对所检测的9个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分别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因此可同时检测出这9个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结果。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检测可为耳聋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及用药指导,为新生儿耳聋筛查、遗传咨询等提供依据。
衣原体抗原快速检测
衣原体是类严格细胞内寄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体有致病性的主要有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衣原体抗原快速检测(chlamydia antigen rapid detection),目前流行常用的为金标定性快速检测,主要用于女性宫颈和男性尿道中衣原体的快速检测。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形成樱桃红色的氧化碳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血红蛋白与氧化碳的亲和力强,COHb和氧气不能进行有效交换,影响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
一氧化碳定性试验
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是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影响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接触者极易中毒。
一氧化碳定量试验
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是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影响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接触者极易中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