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肺癌肿瘤标记物检查:组织多肽抗原
尽管肺癌尚缺乏特异性标记物,但目前已知对肺癌诊断有参考价值的标记物有: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原特异性烯醇酶(NSE)、碱性胎儿蛋白(BFP)等等。TP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大量存在于各类上皮癌中(如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细胞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睾丸肿瘤等),迅速增生的肿瘤块内部由于缺血缺氧,导致肿瘤细胞大量坏死并同时释放蛋白水解酶,使细胞结构破坏和蛋白水解,但细胞角蛋白本身不可溶,当被蛋白酶溶解为可溶性片段后,角蛋白18即TPA可释放入血。TPA可反应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肺癌患者的阳性率达75%,尤其在肺腺癌、肺鳞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TPA是目前最好的一项肿瘤标志物。
肺癌肿瘤标记物检查:细胞角蛋白
尽管肺癌尚缺乏特异性标记物,但目前已知对肺癌诊断有参考价值的标记物有: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神经原特异性烯醇酶(NSE)、碱性胎儿蛋白(BFP)等等。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是一种酸性多肽,水溶性细胞角蛋白,主要分布在肺泡上皮,是由细胞角蛋白19的两个单克隆抗体组成,为角蛋白家族中最小的成员,广泛分布在正常组织表面。在恶性上皮细胞中,激活的蛋白酶加速了细胞的降解,使大量细胞角蛋白片段释放入血,其可溶性片段与两株单克隆抗体(KS19.1、BM19.21)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血清中Cyfra21-1含量升高。Cyfra21-1目前主要用做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肺癌分子诊断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癌症患者中位居首位。肺癌发病的最初阶段涉及许多肺癌相关基因及其表达的改变。对肺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诱变剂的敏感性、DNA的修复能力以及某些基因突变或缺失等领域。目前发现与肺癌发生发展、转移以及预后紧密联系的生物标志物有原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家族(CKs)等。
肥达反应
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WR),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人体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种凝集试验。人体感染伤寒沙门菌后,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副伤寒杆菌分甲、乙、丙型,各自的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A”、“B”、“C”)也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非特异性酯酶种类有多种,根据pH值不同分为酸性、碱性、中性酯酶。该染色法包括α-醋酸萘酚酶染色(α-NAE)、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NBE)和醋酸AS-D萘酚酯酶(NAS-DAE)染色等,通常联合检测用于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是指以梅毒患者的心磷脂、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等作抗原,检查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方法。心磷脂虽然不是梅毒的特异抗体,但对大多数梅毒患者可发生阳性反应,因此,对梅毒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实验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实验诊断是指根据实验室检查所得的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方法。转氨酶是最敏感的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脂肪性肝病,但临床价值仍不确定。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是血液中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各种脂蛋白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基础且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是核医学的常用检查项目之一,通过使用放射性核素来检测骨组织的形态以及代谢情况能对局部或全身的骨骼进行核医学影像检查,检测骨组织的形态或代谢是否存在异常可以帮助筛查或诊断恶性骨肿瘤,还可发现骨折、无菌性坏死、骨髓炎、骨结核等包括骨全身显像、局部骨平面显像、骨三相显像、骨断层显像、骨SPECT/CT显像、F18(氟)正电子骨显像
放大内镜
放大内镜(ME)是通过在普通电子内镜基础上增加变焦镜头,使黏膜组织光学放大1.5~150倍的消化内镜检查方法。通过ME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微血管及毛细血管等微细结构的改变,有利于判断黏膜病变的病理学性质,明确病变浸润范围及提高活检准确性,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早期肿瘤诊断方面有独特优势。ME还可与色素染色、电子染色、高分辨率等技术结合,提高诊断效率。
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反碘甲腺原氨酸(reverse triiodothyronine,rT₃)又称3,3′,5′-碘甲腺原氨酸,是一种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素在肝、肾、垂体等组织脱碘产生。反碘甲腺原氨酸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指标。
二氧化碳总量
氧化碳总量(total carbon dioxide content,TCO₂)指血浆中的所有形式存在的CO₂的总含量。TCO₂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影响,但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氧化碳总量是代谢性酸碱中毒的指标。
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测
适用于怀疑有酸碱代谢紊乱者可通过静脉血检查可及时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有助于确认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检测前无须准备
二氧化碳结合力
二氧化碳结合力是指血浆中呈化学结合状态的二氧化碳含量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指标升高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指标降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发现结果异常应就诊于呼吸内科等科室,必要时进一步行肺CT、腹部CT、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
二氧化碳检测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CO2)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人体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和主动运输到组织毛细动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大多数是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储,重碳酸盐是一种能帮助身体保持pH水平或酸碱度平衡的碱性物质。二氧化碳(CO2)总量是指在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内的二氧化碳总量。血液二氧化碳分析常作为了解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反应酸碱平衡紊乱的精确指标。
二氧化碳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是血中二氧化碳的张力用于衡量肺泡通气情况、辅助判断是否酸碱平衡指标升高常见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指标降低常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发现结果异常应就诊于呼吸内科,必要时进一步行肺CT、腹部CT、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
二硝基苯肼试验
尿二硝基苯肼(dinitro-phenylhydrazine)试验是检测尿中苯丙酮酸的化学呈色法,用于可疑的较大婴儿和儿童的苯丙酮尿症筛查。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cs,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由于其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上升是在哺乳后才出现,故出生时无临床表现。如果对新生儿未作苯丙酮尿症筛查,随着喂食时间延长,血中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逐渐升高,临床症状才渐渐表现出来,在PKU的典型症状出现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已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故强调症状前诊断,即新生儿期的早期诊断。新生儿筛查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年纪大些的非新生儿用尿三氯化铁试验和尿二硝基苯肼试验。
二维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从多切面获取相关径线,通过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多幅空间、断层图像,可提供心脏、大血管断面轮廓和各种结构空间关系的断面形态、大小、连接关系及其动态变化信息,为心脏的超声诊断提供依据。
二磷酸腺苷最大聚集率
二磷酸腺苷(ADP)是血小板聚集试验常用的诱导剂。ADP存在于血小板细胞内,当血小板发生凝聚反应时被释放,与ADP受体结合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通过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可以观察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程度,从而判断药物的疗效。
耳内镜检查
利用各型耳内镜对外耳、中耳结构进行观察的方法辅助诊断外耳道、中耳及内耳的部分疾病有可能导致疼痛、出血、鼓膜穿孔、感染、中耳胆脂瘤等并发症包括耳内镜、可屈性纤维耳内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