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鼻息肉病
鼻息肉病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鼻息肉临床常见,成年人的发病率为1%~2%。鼻息肉病的发病率仅占鼻息肉患者的2%~5%。有鼻息肉手术史、家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非变应性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的鼻息肉患者诊断为鼻息肉病的可能性较大。鼻息肉病治疗困难,鼻息肉复发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正确的鼻窦内窥镜手术、认真的术后随访及护理,这些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
鼻息肉
典型症状为鼻塞、嗅觉障碍和鼻分泌物增多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有关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后良好,但鼻息肉容易复发
鼻外伤
概述鼻外伤是指鼻部遭受外力打击而致的损伤,外力作用的大小、程度及方向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各异,可表现为软组织挫伤、裂伤,鼻骨骨折,中隔骨折,软骨脱位等。
鼻石
鼻石,指鼻腔内外形不规则、质地坚硬的块状物。是由于异物、血块、痂皮等长期滞留鼻腔内,被鼻腔分泌物、炎性渗出物、泪液中的矿物质(钙、镁、钠等)沉积附着其表,日趋增大而形成。多易引起鼻塞、流涕、溃疡,鼻中隔偏曲,甚至穿孔等。本病为鼻腔罕见病,仅发生于成年人。
鼻腔鼻窦癌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仅次于鼻咽癌和喉癌。其男女发病比例为(2~3):1。鼻腔、鼻窦癌绝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之间,肉瘤则多见于年轻人。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除早期者外,两者常合并出现,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从原发部位向邻近组织广泛扩散,较难分辨何者为原发。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在病因、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均有相似之处,故常将两者一并讨论。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确诊时往往病期较晚,因此治疗上比较棘手,预后不良。
鼻前庭炎
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鼻前庭疼痛、痒、干燥,皮肤红肿、皲裂、糜烂鼻分泌物、有害粉尘刺激,挖鼻,摩擦鼻前庭等导致去除病因,应用药物或物理治疗
鼻前庭囊肿
鼻前庭的囊性肿物鼻翼处及鼻孔内局部隆起,可出现鼻塞,鼻内及上唇发胀可手术切除手术后多可治愈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之。该病属于乳头状瘤的一种,约占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70%,约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内翻性乳头状瘤虽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其特有的术后复发及恶变倾向使得该病拥有区别于其他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鲜明特征。治疗上则以手术切除为主,务求彻底切除病变以减少复发可能。
鼻脑膜脑膨出
概述鼻脑膜脑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临床少见,是脑膜和部分脑组织经过先天性颅骨缺损疝至颅外,膨出物来自颅前窝者最多。
鼻裂
概述鼻裂又称二裂鼻,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外鼻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为患者鼻梁中线存在深沟,将鼻分裂成两部分,或鼻翼局部的全层裂口,可伴有其他颌面畸形。通过矫形手术可改善鼻外观及功能。
鼻结石
主要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头痛,丧失嗅觉,以及鼻出血主要由长期慢性鼻炎、鼻腔异物等导致一般采用手术取石治疗不建议自行取出,可能会不小心将鼻结石推入后鼻孔,加重病情
鼻甲肥大
鼻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引起鼻甲黏膜水肿,鼻甲黏膜下组织增生,导致鼻腔阻塞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嗅觉障碍、头痛等可由于鼻腔及其邻近组织的慢性炎症、全身性疾病、鼻腔结构异常等引起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改善症状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鼻后滴漏综合征
鼻腔、鼻窦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咽喉不适、鼻痒、鼻塞、流涕等鼻腔、鼻窦疾病是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以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为主
鼻骨瘤
概述骨瘤是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男性居多,以额窦最为常见,其次为筛窦,上颌窦和蝶窦较少见。
鼻骨骨折
由于外力、创伤等因素导致鼻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鼻部疼痛、肿胀、鼻出血、鼻部畸形、鼻塞等多由外力、创伤作用于鼻面部导致鼻部外观无畸形可观察,错位、畸形者需手术治疗
鼻恶性肉芽肿
恶性肉芽肿多始于鼻部,之后渐延及面部中线,是一种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临床特征的少见肉芽肿。本病病因未明,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和坏死,其中有多种成分的炎症细胞浸润。由于病理实体各异,故其命名与分类繁多,诸如坏死性肉芽肿、致死性中线性肉芽肿、面中部特发性肉芽肿及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等。目前又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和NK细胞相关抗原。
鼻瓣区狭窄
鼻瓣区即鼻内孔,位于鼻前庭深部、下鼻甲前端的前方。主要由鼻中隔软骨前下端和鼻外侧软骨前端与鼻腔最前部的梨状孔底部组成,为一狭长的三角形,是鼻腔气道最狭窄的部分,亦即鼻阻力最大的部位,称为鼻瓣区。如果因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面神经瘫痪、连接大翼软骨的扩鼻肌失去张力等原因,使鼻瓣区的角度小于10°,即发生鼻阻塞。
鼻-前颅底肿瘤
概述鼻-前颅底肿瘤是指发生于鼻腔、鼻窦、前颅底的肿瘤,该区域的肿瘤可累及鼻窦、鼻腔和前颅底的部分或全部组织结构,常见的肿瘤包括血管瘤、嗅神经母细胞瘤、额筛蝶窦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脊索瘤、颅咽管瘤、骨瘤、骨纤维化瘤等。临床症状以鼻部和颅脑症状为主,治疗和预后因肿瘤不同而不同。
杯状耳
杯状耳是指耳廓上1/3向前下方倾倒并卷曲的先天性外耳畸形耳廓前倾、卷曲、变小、位置低,且形如杯状为第1、2鳃弓发育异常所致包括早期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爆震性聋
爆震性聋指由于枪炮射击、炸弹及其他爆炸物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引起中耳、内耳损伤,听力下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