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痰中带血
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病因除偶发或者短暂的痰中带血,都建议就诊对症治疗以止血、祛痰排痰为主,病因治疗很复杂多数可治愈,部分难以根治
痰有恶臭味
概述痰有恶臭味是指痰的气味呈恶臭味,提示肺部厌氧菌感染。见于厌氧菌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及肺的恶性肿瘤晚期等肺部疾病。
痰多
多由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癌等痰多若不能快速缓解,需要就医常采取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比较复杂多数痰多可治愈,部分痰多无法根治
瘫痪
全身或局部无法正常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肌肉本身病变均可引起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方式不同差异较大,与病因、严重程度、是否及时救治有关
贪食
概述贪食是一种压制不住的超量进食行为。特点是在过量进食后,继之自我诱发呕吐的症状。多见于青年女性。
抬举样搏动
心尖搏动是指心脏收缩时,左室前壁在收缩早期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当手触诊时,手指如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心尖较大范围的向外运动称为抬举样搏动。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室肥厚。
胎儿水肿
胎儿水肿(hydrops foetalis)是指胎儿细胞外液体过量积聚,是由于多种胎儿、胎盘和母亲疾病引起的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病症。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标准为:身体的2个或2个以上部分出现过量的细胞外液,包括皮肤水肿(≥5mm)、胎盘增厚(>6cm),或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3700~1/2500。尽管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胎儿水肿致围生儿的病死率高达82%~93%。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减少母亲在妊娠晚期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减轻孕妇在妊娠晚期引产而造成的创伤和精神压力,亦可减少围生儿死亡率。
四肢震颤
四肢震颤是指发生于手足部位的不自主颤动,临床多见于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戒断综合征、甲亢危象等疾病。
四肢无力
四肢无力是指四肢发软、无力,或影响肢体活动的症状常可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起蹲困难,亦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当四肢无力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且伴有其他不适时,应及时就医药物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查明病因,对因治疗是治愈关键
四肢瘫痪
四肢瘫痪是指双侧上肢、下肢的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四肢肌肉运动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可伴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的现象。大脑、脑干和颈髓的双侧锥体束、脊髓的灰质神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及肌肉疾病等都可引起四肢瘫痪。起病可急可缓。
四肢酸痛
可由劳累或过度运动、骨质疏松、感染、皮肌炎、纤维肌痛症等导致出现难以缓解的四肢酸痛,应及时就医一般治疗、理疗、药物等可缓解,病因治疗是治愈的关键积极诊治原发病,合理运动,劳逸结合
四肢麻木
双侧手、脚同时出现麻木症状主要与神经系统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当突然出现四肢麻木,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头晕、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结合局部理疗、营养神经治疗
四肢发冷
四肢发冷是指由于四肢末梢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体温下降,多由于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影响血液运行输送所致。
四肢抽搐
概述四肢抽搐系指四肢肌肉不自主地阵发性痉挛或肌肉突然而迅速抽动的表现。常见疾病有癫痫、破伤风、狂犬病、脑膜炎、癔症、碱中毒、低钙血症等。
四音心律
概述四音心律是指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同时出现,即同时存在S1、S2、S3和S4。四音心律的出现与心室舒张充盈的两个阶段有关,可见于三尖瓣下移畸形、阿诺氏征。若心率在100~110次/分时易听到,其节奏似火车奔驰时车轮碰撞铁轨的声音,故又称火车头奔马律。
思睡
白天在不当的时间、地点出现不能自控的困意或入睡原因众多,主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出现伴随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治疗时首先要保证睡眠- 觉醒节律正常及人身安全,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顺行性遗忘
概述顺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疾病发生时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但疾病发生前的经历则保持着良好的记忆。
睡眠质量差
对睡眠质量不满意,是一种常见的失眠障碍表现睡醒后存在没睡好、没睡够、疲劳、烦躁易怒及反应迟钝等不适长期睡眠质量差应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睡眠医学科、精神心理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及物理疗法等
睡眠维持性困难
一种常见失眠表现,以睡不踏实、夜间至少清醒2次为主要特点原因众多,常与睡眠环境欠佳、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等有关常伴随入睡困难、早醒等其他失眠表现。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睡眠医学科、精神心理科就诊治疗包括睡眠行为调整、药物及物理治疗等
睡眠不足
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时间不足,没有达到正常的睡眠时间与睡眠环境、生理状态、心理因素、心理疾病、躯体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睡眠不足可引起多种疾病,并对情绪、记忆、安全、饮食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应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睡眠医学科、精神心理科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睡眠行为调整、药物及物理治疗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