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腹股沟淋巴结炎
腹股沟区淋巴结的炎症病变腹股沟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常有触痛,可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多种因素可导致,常继发于下肢、会阴的损伤和感染积极治疗原发感染
复发性结节性脂膜炎
结节性脂膜炎(NP)又称回归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以反复发作的皮下脂肪层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于1882年首次被报道,1952年又描述了本病具有复发性、非化脓性、发热性的特征,故又称为复发性结节性脂膜炎或Weber-Christian综合征。此病为原发于脂肪层的炎症,除皮下外还可累及内脏、腹膜和大网膜,造成多脏器损害。本病临床上并非罕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妇女多见,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5︰1。本病也可发生于其他年龄,甚至是婴幼儿。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不易被认识而常致误诊。
风湿性疾病
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及周围软组织或其他相关组织和器官的慢性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病变、关节畸形等大多数风湿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为淋球菌以外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的尿道炎主要表现为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由淋球菌以外其他病原体感染而致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耳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导致表现为耳部疱疹、耳痛、耳鸣、眩晕、味觉障碍等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带状疱疹呈自限性,预后一般良好
多毛症
多毛症是指女性与同种族、同年龄女性相比,毛发生长过多并呈男性化分布表现为面部、耳前、乳晕、胸部、腹部、上背部等部位出现毛发生长过多多毛症发生与遗传、内分泌因素、肿瘤、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首先需要去除病因,症状轻者可采取局部治疗,症状重者采取系统性药物治疗
楚尔盖分枝杆菌感染
楚尔盖分枝杆菌是1972年由Marks证实为人类致病菌,属暗产色分枝杆菌。25℃培养为光产气,37℃培养为暗产色,42℃不生长。菌落为橙色,生长缓慢。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皮肤损害为播散性无痛性炎性结节。皮损组织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即可诊断。乙硫异烟胺、异烟肼和利福平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有效。
成人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成人皮肤急性传染病皮疹可成批出现,包括斑疹、丘疹、水疱等,全身可同时见到不同阶段皮损表现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成人水痘一般病情较重,严重时可出现死亡
菜花病
概述菜花病即菜花型尖锐湿疣,是尖锐湿疣的一种表现类型。最初的症状为出现顶端稍尖的丘疹,有的呈发芽状。丘疹发生后迅速增多增大,后常呈多数小的指状突起,形如菜花。
孢子丝菌病
本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可引起化脓、溃烂及渗出。潮湿环境和腐烂草木有利于本菌的生长,当皮肤破损时病菌侵入,根据患者对该菌的暴露史及免疫状态不同,有不同表现。孢子丝菌病传染他人吗孢子丝菌病会传染给他人。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孢子丝菌感染皮肤、黏膜及其周围淋巴组织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有丘疹、脓疱、疣状结节、脓肿溃疡等。孢子丝菌病为人畜共患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携带孢子丝菌的动物、人,以及被污染的物品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孢子丝菌病一般很难自愈,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碘化钾、氟康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固定性皮损的孢子丝菌病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以及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等。
布氏杆菌红斑
布氏杆菌红斑,又称为接触性布氏菌病或布氏杆菌皮炎,是一种急性红斑样损害性皮肤病。全世界均有本病发生,国内主要见于牧区如内蒙东北和西北,以羊型为主,牛型散见于较大城市,猪型少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是缘于接触病畜机会较多。主要传染源为病羊、病牛,其分泌物传染性较强,饮用未消毒的病畜乳品可经口感染,人传染给人的机会较少。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是皮肤黏膜播散性黄瘤伴发尿崩症,二者特异性的结合。很少见,主要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方式不明。
病毒性皮疹
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皮肤损害皮疹可表现为水疱、红斑皮疹以及疣状赘生物等由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所致采取抗病毒、调节免疫、对症治疗等,还可使用液氮、激光等物理治疗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本病又称皮肤小血管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引起皮肤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坏死性血管炎,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丘疹、可触及的紫癜、荨麻疹、溃疡等,多发于下肢,患者自觉疼痛或瘙痒。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什么是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为皮肤小血管炎,是指单纯累及真皮小血管的血管炎。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药物、肿瘤、化学物质等有关。发病机制与小血管内皮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好发于下肢和臀部,尤以小腿多见。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多形性皮损,如红斑、丘疹、紫癜、水疱、血疱、溃疡等,或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疼等症状。通常需要找到并祛除可疑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大部分变应性皮肤小血管炎具有自限性,仅需注意休息、支持治疗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等。皮损范围较大者,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加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另外,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生活中建议戒烟、戒酒,多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为主。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更利于疾病的康复。如果怀疑是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诊治,避免延误病情,上述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变异性卟啉病
变异性卟啉病又称南非型遗传性卟啉病、混合型卟啉病、混合型肝性卟啉病和遗传性迟发性卟啉病等,它既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orphyria Cutanea Tarda, PCT)类似皮疹,又有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AIP)的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症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家族成员中,既可有以皮损为主者,也可有神经、内脏病变突出者,或两者兼有,亦有病情长期处于潜伏状态者。2/3病例以皮疹首发,仅有皮损者超过33%,约15%始终无皮损。起病于10~30岁,光敏性皮疹类似PCT。
鼻子黑头
发生在鼻子的开放性粉刺,是痤疮的初起皮损表现主要特征为鼻子皮肤毛孔扩大,中间有黑点,能挤出顶端黑色细条形的脂质栓脂质栓堆积在毛囊口,暴露于空气形成黑头主要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与化学治疗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为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慢性肺部感染,儿童表现为淋巴结炎,免疫抑制患者则呈播散性感染。
斑疹伤寒
由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有发热、皮疹、头痛、头晕等表现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辅以退热等对症处理及时治疗后大多数人可以治愈,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
概述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是病因不明,以好发于头部皮肤的多结节性病变,由不成熟的纤维母细胞和玻璃样嗜酸性胶原基质构成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非常罕见,可伴发智力低下,牙龈增生,屈曲挛缩和骨损害。
幼年型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是指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皮损以水疱为主,呈多形性,集簇分布,瘙痒剧烈。常伴谷胶过敏性肠病。幼年型疱疹样皮炎是指一种少见的异型性疱疹样皮炎,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5个月。临床表现为群集性水疱、红斑性丘疹以及荨麻疹样风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