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人类皮肤、黏膜及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浅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多呈水疱鳞屑型表现。该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性肠炎即属于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可独立存在如婴儿念珠菌肠炎,或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现之一,如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珍珠样阴茎丘疹
男性阴茎冠状沟及阴茎冠状沟边缘部位的皮疹常无自觉症状,以阴茎冠状沟部位出现珍珠样丘疹为主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局部过度刺激等因素有关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物理治疗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以发生于手掌及足跖的局限性脓疱为特征的银屑病主要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脓疱,形成鳞屑后可反复出现,常伴甲损害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常因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而诱发主要通过外用药物、系统药物、生物制剂等控制症状
掌跖角皮症
概述掌跖角皮症(palmoplantar keratoderma,ppk)又称掌跖角化病,是以手掌和足趾皮肤增厚、角化过度为特点的一组慢性皮肤病。大多为家族性,少数为获得性。
掌跖角化病
一组以手掌、脚掌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为特点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手掌、脚掌皮肤粗糙出现丘疹增厚性斑块等可以由药物及环境因素引起,也可因遗传因素导致一般经过治疗症状可以缓解,但难以治愈
掌黑癣
掌黑癣是一种浅表性无症状的角质层真菌感染。其临床特征为棕至黑色无鳞屑的斑疹,此病最常见于手掌,但也可见于足跖或其他皮面上。
增殖性皮炎
增殖性皮炎又称增殖性脓皮病,即增殖型天疱疮轻型(Hallopeau型)。
增殖型天疱疮
概述增殖型天疱疮为寻常天胞疮的变异型,比寻常天疱疮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表皮内棘刺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
增生性毛根鞘瘤
增生性毛根鞘瘤也称增生性毛发肿瘤、增生性毛根鞘囊肿。本病是起源于毛囊外毛根鞘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发密集的部位,因此本病90%发生于头皮。
蚤叮咬
蚤叮咬是指蚤叮刺人体所引起的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叮咬人的蚤主要是人蚤,蚤叮咬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腰部、腹部、小腿等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风团等,呈线状或成群分布,剧痒。此病患者多数可有饲养或接触过猫、犬史。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又称Grover病、丘疹性棘刺松解性皮肤病,是以红棕色水肿性丘疹或丘疱疹,日晒后皮疹加剧为皮肤表现,并以局灶性棘刺细胞松解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皮肤疾病。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皮肤白皙者。
杂色卟啉病
概述杂色卟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肝性卟啉病,是原卟啉原氧化酶缺乏所致。因为本病同时具有神经症状及皮肤光敏表现,所以被称为杂色卟啉病。
疣状痣
疣状痣是一种以疣状角化性丘疹为特点的先天性表皮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大小、形状不一的棕色或灰棕色角质硬的疣状皮损,质地较硬尚不清楚病因,可能与胚胎早期非致死性突变有关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疣状肢端角化病
疣状肢端角化病(AKV)罕见,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同时伴有毛囊角化病(DD),有时可在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中分别患有这两种病。故认为两者可能是同一角化遗传缺陷引起。多在20岁以前发病,男女均可发生。皮损为多发性角化过度性扁平疣状丘疹,质地坚实,直径1至数毫米,暗红褐色或正常肤色类似扁平疣,且对称发生于肢端的皮损手足背部,皮损摩擦可引起水疱,一般无自觉症状。
疣状增生
疣状增生(verrucous hyperplasia),也称疣状棘层肥厚,表皮角化增厚,突起,呈山峰状或尖顶状,真皮乳头可不突出皮肤平面,也可伴有乳头瘤状增生。常见于口腔,尤其是牙龈、颊部和舌等,另外手、足、阴茎等也可见。临床上常伴白斑,组织学常有角化病和上皮异型。值得注意的是疣状增生和疣状癌临床上不能区分,两种病变常常同时出现,需要组织病理学诊断。
疣状角化不良瘤
概述疣状角化不良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表皮肿瘤,皮损为单个疣状角化的丘疹或结节,常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头面部。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由Lewandowsky及Lutz于1922年首先报道其特点为全身发生泛发性扁平疣及寻常疣样皮损。又称疣状表皮结构不良。皮疹为米粒至黄豆大的扁平疣状丘疹,圆形或多角形,质地坚硬,淡灰,暗红,紫红或褐色,数目逐渐增多,分布对称,好发于面颈躯干及四肢,亦可泛发于全身,甚至口唇,尿道口也可出现小的疣状损害。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良性赘生物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隆起的小疙瘩,医学上称之为“疣体”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预后良好,部分可自行消退,少数可能复发
恙螨皮炎
恙螨又称“砂螨”、“砂虱”。属蜘蛛纲,螨目,恙螨科,是螨类中最大的一组,我国已经发现350多种,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地区。恙螨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成虫四个时期。危害人和动物的主要是幼虫,常在夏秋温暖潮湿的季节聚集一处,栖居哺乳动物身上吸血。在我国主要是红恙螨及地里纤恙螨,喜欢寄生在鼠的耳郭内刺吸鼠血,故又称为“鼠螨皮炎”。临床表现为初次出现不痒的红色丘疹,顶端有小水疱或脓疱,淋巴结肿大有压痛,除引起皮损外,还能引起恙虫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