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皮脂腺囊肿
皮脂排泄受阻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皮损呈半球状突起的圆形囊肿,不易推动,易继发感染伴奇臭常见病因为皮脂腺开口角化、外伤、感染、卫生状况不良、饮食不当等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皮脂腺瘤
一种起源于皮脂腺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面部或头皮,一般为单个黄色至橙色或肉色的丘疹或结节,偶有数个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皮脂缺乏症
皮脂腺分泌皮脂减少或缺乏所致的皮肤干燥症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鳞屑增多、出现细小裂纹,瘙痒甚至触痛内外因共同导致,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寒冷、干燥、接触碱性物质等药物治疗为主,多采用保湿剂保护皮肤
皮炎
各种皮肤炎症性疾病的统称皮炎的类型不同,症状各异病因复杂,可能与各种内部或外部因素有关,含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治疗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概述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且与脂膜炎相似的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主要表现为皮肤结节或斑块,部分患者可有皮肤溃疡。病变仅局限于皮肤,皮肤以外的淋巴结、肝、脾等脏器均不受累。
皮下脂肪萎缩
概述皮下脂肪萎缩以全身、部分或局限的脂肪减少或完全缺失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皮损处表皮凹陷,皮肤紧贴在其下的肌膜上,但表皮厚度及色泽正常,无自觉不适。
皮下脂肪肉芽肿病
概述皮下脂肪肉芽肿病以下肢疼痛性皮下球形结节或扁平斑块为特征,有自愈倾向,慢性病程,多认为是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的异型。
皮下血肿
皮下血肿(Ecchymosis)是直径大于10毫米的皮肤下出血。血管(通常为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由于各种异常原因渗出血管外,积聚在皮肤内及皮肤下,形成血肿(Subcutaneous Hematoma)。血肿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出血点;直径3~5毫米或更大,压之不褪色者称为紫癜;直径大于5毫米,多由外伤引起者称为淤斑;直径大于10毫米,局部隆起或有波动感者则为皮下血肿。皮下血肿宜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皮下纤维瘤
不是规范定义,可泛指位于皮肤下方的硬质包块、结节主要表现为皮肤下方包块,可有压痛,可推动,有弹性不同病因导致的包块治疗方法不同,可能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与病因密切相关
皮内痣
皮内痣是痣细胞和痣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的色素痣主要表现为皮损高出皮肤,外观呈半球形,也有呈乳头瘤样或为带蒂丘疹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等有关一般无需治疗,如有美容需要或恶变倾向,可采取手术治疗
皮角
皮角是一种临床病名,多发生在某些皮肤病的基础上,由于病损处角质物异常增多而形成突起状角化性皮损,形似动物的角。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面部、头皮、颈、前臂和手背等曝光处。
皮肤皲裂
概述皮肤皲裂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干燥和裂纹。可伴疼痛,好发于面、手、足等暴露部位。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本病既是一些皮肤病的伴随症状,也是一种独立的皮肤病。
皮肤黏液瘤
概述皮肤黏液瘤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液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缓慢、无痛性生长的皮肤结节或息肉状肿块,多为单发。
皮肤腭口线虫病
概述皮肤腭口线虫病是由于人进食未煮熟的含有棘腭口线虫幼虫的鱼、蛙、蛇等中间宿主,幼虫可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人饮用了被污染的生水也能致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躯干突然出现游走性炎性包块。
皮肤猪囊尾蚴病
概述皮肤猪囊尾蚴病是因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
皮肤猪囊虫病
皮肤猪囊虫病是由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的皮下组织引起的皮肤病。此外猪囊虫也可寄居于脑、肌肉、眼、心、肝、肺等器官。多因饮食不洁所致。临床表现为在皮下组织和肌肉间无痛性深在性结节,好发于躯干和四肢。
皮肤真菌感染
真菌侵袭皮肤、附属器以及皮下组织、黏膜导致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丘疹、水疱、鳞屑、糜烂、脓肿等皮损伴瘙痒、疼痛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念珠菌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
皮肤原藻病
皮肤原藻病又名无绿藻病,是无绿藻中的某些菌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或内脏感染。无绿藻毒力较低,只有当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时才能致病。本病的特征为皮肤单个或多个丘疹、结节、结痂、溃疡。
皮肤幼虫移行症
1952年由Beaver等提出本病,当时主要指弓首线虫病(toxocariasis)。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其他一些蠕虫如颚口线虫,四川并殖吸虫等也以幼虫为主要形式寄生于人体,并引起疾病。幼虫移行症可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两种,有时两者也可同时存在。皮肤幼虫移行症是幼虫虫体侵人人体的皮肤并长期在皮肤组织中移行,引起皮肤损害及游走性病变。
皮肤蝇蛆病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蛆)进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多见于牧区如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及华北等地。皮肤蝇蛆病的致病蝇类的正常宿主是动物,人的皮肤蝇蛆病是一种偶然感染。临床表现为疖肿型、匐行疹型两种皮肤损害。皮肤蝇蛆病是什么皮肤蝇蛆病,是蝇子的幼虫存在于人体皮肤组织中,导致患者皮肤的炎症反应,皮肤蝇蛆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皮肤蝇蛆可能是牛皮蝇和皮肤病蝇,在患者的皮肤或头发上产卵后,幼虫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对皮肤造成损伤,导致继发性皮肤感染。皮肤蝇蛆病早期皮肤表面出现结节和脓肿,压迫表面还会有明显的疼痛。这些结节破裂后,容易出现明显的液体,而且这种结节和脓肿不会因为挤破而消失。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减轻皮肤瘙痒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患者出现皮肤蝇蛆病后,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