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麻风性角膜病变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该病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麻风除侵及皮肤及外周神经引起麻风结节病变外,还可侵犯体内各脏器及组织,眼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25%的病人可以引起麻风性角膜炎,患者不仅失去触摸的感觉,还丧失视力。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20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着的成绩但至今麻风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中国麻风协会最近统计我国剩下病例已不足7万。全国已基本未出现新的感染病例。
罗阿丝虫病
可出现游走性皮下肿块、眼部奇痒、异物感、畏光等多种症状以杀虫药物治疗为主,皮下和眼部肿物可手术摘除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斑虻叮咬传播预后良好,大多数人可以治愈
镰状细胞贫血眼部病变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血红蛋白遗传缺陷病,可分若干种类,类型不同在眼部病变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镰状细胞呈新月形像镰刀,特别是在低氧状态下更易镰变。这种镰变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硬,不易变形,故易堵塞视网膜小动脉,特别是周边部小动脉,造成视网膜缺血。因组织缺氧更易促使红细胞镰变,因而造成恶性循环。
赖特综合征性巩膜炎
赖特综合征(RS)是一种在遗传易感人群中患肠炎或泌尿生殖器炎症后的“反应性关节炎”。其病因与特殊的遗传背景有关,又与特殊感染有关。RS应被视为一个综合征,而不只是3个特殊表现的联合。RS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炎、非特异性尿道炎或宫颈炎、炎性眼病和黏膜皮肤病变。有关节炎和其他3项中至少2项临床表现,可确立RS诊断。
眶上裂综合征
概述眶上裂综合征是指眶上裂病变时,使穿过眶上裂的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出现全部眼肌麻痹,部分区域疼痛、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等一系列病变。
睑裂闭合不全
睑裂闭合不全俗称“兔眼”,是指睑裂闭合受限或完全不能闭合致角膜部分或全部暴露。轻度的患者用力闭眼可使眼裂缩小或闭合,但在睡眠时,仍不能完全闭合。重度者则睑裂完全不能闭合,使角膜及睑裂部球结膜长期暴露、干燥,引起暴露性角膜炎和结膜炎。
结膜结核病
结膜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临床上比较少见。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感染是指病人从未患过结核,结核杆菌通过病人的分泌物、尘埃或异物等途径直接进入结膜囊内而引起的结膜结核感染,好发于上睑板下沟,并多伴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继发感染系指病人身体其他部位已有结核病灶,病人经手或用具将结核杆菌带至结膜,或由邻近组织直接蔓延,也可经由血行播散至结膜,而导致结膜感染。继发感染一般不波及局部淋巴结。
结节性多动脉炎性巩膜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最早在1866年由Kussmaul和Maier报道,是以累及多系统中小血管为特征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病损呈节段性,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可侵及毗邻的静脉,偶可累及血管远端的动脉或微静脉。PAN可侵及任何器官,但以皮肤、关节、末梢神经、胃肠道、肾最易发病。如不治疗,预后极差。
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的葡萄膜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以坏死性血管炎为特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少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小动脉和中等大小动脉,也可累及毛细血管和静脉。好发于20~40岁女性。部分患者有眼部受累,几乎任何眼组织均可被波及,如出现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下出血、Sjögren综合征、巩膜外层炎、巩膜炎、溃疡性角膜炎、葡萄膜炎、神经眼科损害和眼眶受累。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之一,常双眼发病,部分患者具有自愈倾向。TAO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亢进、低下或正常。TAO可分两型:I型主要表现为球后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浸润,II型主要为眼外肌炎。这两种类型可并存或单独出现。
甲亢性突眼
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眼部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眼睑退缩、眼球突出、斜视、复视及视功能异常等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眼眶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叫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举世瞩目的新型病毒性传染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严重疾病。并因此发生难于控制的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常合并恶性肿瘤,如Kaposi肉瘤、Burkitt淋巴瘤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目前在我国已非少见,且有快速增多的趋势。艾滋病患者常发生眼底和其他眼部病变,对眼科医师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病变
原发性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我国少见,一般认为由骨髓造血功能亢进所致,代偿性(或称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对动脉血氧压减低的补偿反映。由于机体氧合作用障碍,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以代偿原来的缺乏。原发性者多发生成年男性眼底改变,占32.5%左右。继发性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和居住高原产生本病者较多。男女均可发生,任何年龄均可,先天性心脏病者很早即可发病。
核性眼肌麻痹
核性眼肌麻痹(nuclear ophthalmoplegia),眼运动神经核病变常累及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核损害常累及面神经;动眼神经亚核多而分散,病变早期仅累及部分核团使部分眼肌受累或眼外肌与缩瞳肌损害分离,也可累及双侧。常见于脑干血管病、炎症和肿瘤病变。发病在3个月内为最佳治疗时间。
核间性眼肌麻痺
核间性眼肌麻痺(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又称内侧纵束综合征,因病变位于连接动眼神经内直肌核与外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而得名,是内侧纵束受损引起的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麻痹,常见于脑血管病及多发性硬化。根据病因决定治疗。
高血压眼病
概述高血压眼病是指由于血压长期超过正常值导致的眼底改变。眼底的异常改变与患者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眼底改变越明显。眼底改变的程度与病程长短呈正比。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在直视下看到血管及其有关变化的部位,并在一定程度反映体内其他重要器官的情况。高血压病早期,眼底往往正常,并可维持相当长时间,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发生于视网膜病变者,称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约70%高血压病患者可并发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是全身惟一能够在活体上被直接观察到的小动脉,因此,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眼底情况,常能了解患者机体心、肾、脑等脏器的受害程度,对高血压的诊断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中约70%有眼底改变。眼底改变与性别无关,但与患者年龄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临床病程呈慢性经过的高血压患者中,眼底改变与病程长短呈正比。血压增高程度与眼底改变基本平行,舒张压增高对眼底病变的作用更为显著。眼的屈光状态对高血压眼底改变有一定影响,远视眼高于正视眼,近视眼则低于正视眼。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伴发的葡萄膜炎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郭鼻喉、气管软骨的炎症,易发生关节炎、巩膜外层炎、巩膜炎和葡萄膜炎。此病在文献中曾被称为多发性软骨炎软骨膜炎。眼部表现可是此病的最初表现但多在全身病变之后发生。眼病变发生率约50%,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巩膜炎、巩膜外层炎、周边溃疡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此外尚可出现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神经眼科异常、视神经炎、视盘水肿、眼球突出、眼外肌麻痹、眼睑水肿、干燥性角膜炎。
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疾病
概述动眼、滑车及外展三对脑神经都是眼球肌肉的运动神经,习惯上称这三对神经为眼动神经,三者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故在叙述时,三者多放在一起讨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