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是使用药物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毒性反应中毒药物不同表现各异,可表现为高热、谵妄、出汗、流泪、惊厥、腹痛、呕吐等通常由于误服,超剂量使用,或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引起针对中毒药物采取治疗措施,稳定生命体征,必要时洗胃、催吐,使用解毒药物等
药物热
由用药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它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药物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40℃。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药物热与发烧的区别药物热和发烧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病因或诱因不相同,以及引起的症状表现的原因也不相同。药物热多是指使用了某种药物之后,引起的发热,其一般有着明确的诱因,也多见皮疹,另外其通常不会伴有其它伴随症状。发烧的原因包括感染引起的发烧、肿瘤引起的发烧和变态反应引起的发烧等。感染引起发烧多表现为头疼、头晕、咳嗽、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部位的特写症状;肿瘤引起发烧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且多表现为低热;变态反应多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等现象。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诊断,查明发热的原因并治疗。
氧中毒
人体吸入过多的氧导致的一系列功能紊乱和脏器受损主要表现为窒息、惊厥、视力减退,重者昏迷,甚至死亡因长时间吸入氧分压过高的气体,引起组织、细胞损害所致去除引起氧中毒的环境,并辅以药物治疗
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失眠、烦躁不安、视觉改变等立即停用洋地黄类及排钾利尿剂,必要时补钾,对症治疗心律失常中毒较轻且无严重心律失常者经治疗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亚硝酸盐中毒
摄入亚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污染的食物所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青紫,可伴有头痛、心悸、胸闷、呕吐、腹痛等主要用亚甲蓝解毒、氧气吸入等方式治疗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严重中毒或延误诊治可致后遗症
溴化物中毒
概述溴化物中溴离子可增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产生镇静作用,常见溴化物包括溴化钠、溴化铵、溴化钾、溴化氰、溴酸、溴酸盐等,治疗量有镇静作用和轻度嗜睡作用,大剂量才产生催眠效果,此时已接近中毒剂量,本类药品在体内排泄慢,半衰期12天左右,误服大量溴化物或治疗原因长时间使用溴化物类药物,可发生中毒现象,出现头疼、易激动、幻觉、精神错乱等症状。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雪貂致伤
被雪貂抓咬致皮肤、组织损伤局部出现抓咬痕,红肿,伤口可发生感染、化脓等被雪貂抓咬致伤,可能导致破伤风、狂犬病根据伤口的大小及污染程度,可进行伤口暴露后的处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休克
因急性微循环障碍等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病理过程表现为烦躁、表情淡漠或昏迷,皮肤苍白或偏粉、少尿等病因治疗彻底逆转休克,同时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代偿期及时、规范治疗,多能快速纠正;否则病情进展,可危及生命
胸部挫伤
概述胸部挫伤是指由于胸壁直接受到暴力撞击或挤压胸壁未足以使肋骨骨折,或由于搬重物时双手用力不协调而引起胸壁肌肉、筋膜、肋间神经、血管等牵拉受损,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致使胸壁软组织、骨膜受损伤。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脏原因引起的胸痛、气促等急性发作后1小时之内死亡;发现之前往往没有征兆;一旦发生,有效营救时间短暂。心脏性猝死是什么心脏性猝死也就是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型,通常患者会首先出现意识丧失的症状,进而在数秒、数分钟甚至几小时内突发死亡。心源性猝死与心脏的器质性病变有着很大的关系,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源性猝死通常没有先兆症状,所以很难预防和判断,如果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大动脉搏动消失时,要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尽量恢复心脏的功能,以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并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等待救援。
心源性休克
由心脏自身原因引起泵血功能衰竭,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严重不足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模糊、昏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主要由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二尖瓣狭窄等引起主要进行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机械辅助装置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
心肺复苏术并发症
心肺复苏是为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所采取的一项急救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急救人员的努力,使伤病员的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挽救病员的生命,并力求不留下任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心肺复苏根据抢救人员构成、抢救场所及是否使用抢救仪器分为现场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现场心肺复苏又称为初级生命支持或基础生命支持,初级生命支持(现场心肺复苏)是指由非医务人员在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抢救。医院内由医务人员进行的心肺复苏又称为高级生命支持或进一步生命支持。初级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但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即使专业人员、即使方法正确,也可能发生并发症,并有可能留下后遗症。
锌中毒
概述锌是一种具有光泽的灰白色金属,加热到500℃时可形成直径小于1微米的氧化锌烟尘,常见的新化合物有氧化锌、氯化锌、硫酸锌、硫化锌、醋酸锌、磷化锌等,锌是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体内很多重要酶的核心组成成分,这些酶与蛋白的代谢和合成有密切的关系,锌也是新生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体内的锌主要来源于食物,正常人每天摄入10~15mg,摄入的锌主要在小肠吸收,胃和结肠几乎不吸收。锌中毒是指体内含锌量过多而导致的中毒。锌的供给量和中毒剂量相距很近,因此一旦过量摄入很容易导致中毒。锌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口内有金属味等。
蝎子螫伤
蝎子又称全虫,有毒,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按其栖息地不同分为家蝎与山蝎两种。蝎子蛰伤多由家蝎引起。
蝎子蜇伤
蝎子尾部毒刺蜇伤后毒液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伤口局部红肿、剧痛,部分人会出现皮肤麻木瘙痒蝎子尾部毒刺蜇伤,毒液进入人体清除毒素、止痛消肿、抗过敏和改善循环,及时预防破伤风
小儿食管异物
小儿食管异物是因儿童喜将物品含在口中玩耍,误吞而造成食管异物。常见的异物为硬币、纽扣、微型电池、别针、塑料盖、骨片、枣核等。由于食管为一有较大弹性的肌性管道,一般进入食管的异物多数可随着吞咽蠕动送入胃内,存留于食管内的多为较大而形状不规则的锐性异物。一般多存留在食管第一狭窄处,也可停留在胸段第二狭窄处,相当于主动脉弓水平。异物停留在下段的很少。
小儿阿托品类中毒
小儿阿托品类中毒是指食用过量的含阿托品类生物碱的植物的根、茎、果或服用其制剂而引起中毒。含阿托品类生物碱的植物有曼陀罗、白曼陀罗(洋金花)、莨菪子、山莨菪等;阿托品的合成代替品有后马托品、贝那替秦、山莨菪碱(654-2)、苯海索等。毒性作用是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官中的乙酰胆碱受体造成的一系列反应,用药过量时,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作用解除后的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烟碱样症状则无对抗作用。阿托品的剂量超过5~16mg,则中毒症状明显,最小致死量为80~130mg,个别患者为50mg,但在抢救有机磷中毒、酒石酸锑钾中毒、感染性休克时,用量较大,东莨菪碱口服极量为一次5mg,致死量为8mg左右。中毒多由口服或注射过量阿托品引起(如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用药过量)。我国民间用曼陀罗、洋金花泡酒内服治疗关节痛,往往因过量而中毒,儿童有时误食曼陀罗浆果而致中毒。
腺苷敏感性晕厥
腺苷敏感性晕厥是指晕厥患者经过详尽的临床和各项检查,常见的晕厥原因均为阴性,但对腺苷或ATP试验有阳性反应的晕厥称为腺苷敏感性晕厥。腺苷敏感性晕厥临床并非少见,发生率约占血管迷走性晕厥的1/4,占晕厥患者总数的3%,约占原因不明晕厥的28%~41%。
蜈蚣螫伤
概述蜈蚣螫伤是指因蜈蚣的毒爪刺入皮肤放出毒汁引起的皮肤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眩晕、恶心、呕吐、发热、谵妄、抽搐、昏迷等。发现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患处并尽量吸除毒汁,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及时抢救,尽早给予药物治疗。小儿及体弱者应力求速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