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被迫害妄想症
被迫害妄想症是一种慢性进行且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妄想为主的疾病。盛行率估计值约0.03%,发生率没有男女的性别差异,多在成人中期或晚期发病。妄想症患者的妄想是“非怪异性”的,也就是说内容会牵涉到日常生活可发生的情境内容,例如被跟踪、下毒、爱慕、家人欺骗或陷害等。一般来说,妄想症患者没有幻觉的症状,少部分会有和妄想主题相关的触幻觉或嗅幻觉。除了跟妄想相关的内容可能受影响外(例如怕被黑道追杀而躲在家中),其余的行为、外观等都很正常,患者的人格、智能以及他和环境间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障碍发生。
被害妄想症
以被害妄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偏执性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常毫无根据地推理和判断,伴有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器质性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治疗
暴食障碍
以周期性出现的暴食行为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在短时间内无法控制地大量进食,进食后后悔,通常不会出现代偿行为个体和环境因素在暴食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治疗改善认知,降低暴食行为。对躯体症状采用药物治疗
艾滋病恐惧症
对艾滋病有极度恐惧感并伴有回避行为的一种特定恐惧症表现为对艾滋病,或自己可能患艾滋病感到担忧恐惧,常伴有回避行为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高危行为有关主要采用心理治疗,伴有比较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阿斯伯格综合征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是不包含语言和认知发育延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有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及行为方式刻板,不伴有言语和智力障碍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可行教育训练及药物治疗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阿片类物质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物质,较常见的阿片肽物质有吗啡、可待因、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大多数也是药物。阿片类物质是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毒品。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指长期接触阿片肽类物质,导致机体出现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等一类躯体和心理症状的症候群。1993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毒者的终生患病率为1.08%,男1.94%,女0.22%,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毒率有明显上升,终生患病率为1.60%,男2.58%,女0.57%。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眨眼症
眨眼症是指眼睑眨动不受认为控制的眼病,临床上以儿童多见。轻者双眼外观如常,重者见上睑结膜血管模糊,滤泡形成,球结膜充血,角膜混浊,水肿等。眨眼症与抽动症的区别眨眼症和抽动症是存在本质区别的。眨眼症一般为单纯性的眨眼或眼部疾病,抽动症是神经精神性疾病,除了眨眼之外还伴有其他肌肉抽动。眨眼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频繁眨眼睛可能与眼部疾病,比如角膜炎、眼睛干涩,或者是眼睛刺痛、结膜炎、眼睛疼痛等有关。抽动症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眨眼,同时还有面肌抽动、鼻翼扇动或者是嗓子发出咕咕声、异常声音,以及清嗓子等动作。一般抽动症没有眼部疾病,主要是基底核病变、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儿童出现频繁的眨眼睛,以及其他肌肉抽动等伴随动作,或者是眼睛干涩、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小儿眨眼症
概述小儿眨眼症,是指小儿单侧或双侧眼睛频繁眨眼,通常与小儿过度用眼,眼部发育不良,或病原体感染有关。小儿出现频繁眨眼时,家长应注意小儿用眼卫生,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诊。
皮肤行为症
皮肤行为症为精神状态异常所致的疾病,是一种皮肤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多采用自身损伤皮肤的方法释放情绪紧张以达到快感。此种不良行为经过长时期不断重复,成为一种强迫性不易控制的顽固性习惯。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寄生虫妄想
概述寄生虫妄想是指患者无根据但顽固地认为自己皮肤感染了寄生虫。临床主要表现为自觉皮肤有虫爬感或虫咬感、瘙痒,部位不固定,皮肤外观可完全正常或因搔抓等出现表皮剥脱、溃疡、结痂等损害。有皮肤损害者可予以相应处理,并可进一步选择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
心境恶劣
以慢性心境低落、情绪紊乱为特征的一种轻度抑郁障碍悲伤沮丧、疲劳乏力、睡眠障碍及食欲改变等抑郁症状持续2年以上未缓解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相关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二者的联合治疗
妄想症
以长期持续的妄想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妄想并不离奇,且通常清晰、系统尚未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生物学、社会心理因素有关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
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的精神障碍
水、电解质紊乱可伴发精神障碍。躯体中水分约占60%,脑内水分含量可达75%~80%水代谢与钠代谢有密切关系,水分不足可引起脱水症,而水分过多则可致水中毒,电解质高或低,都会出现躯体及精神障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儿童、青少年表现出以严重、反复发脾气为显著特征的精神障碍严重、反复的脾气爆发,及重度爆发的间期持续性地处于易激惹或发怒状态本病可能是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行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咖啡因中毒
大量摄入咖啡因引起的机体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失眠等,严重者有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或虚脱病因为过量摄入咖啡因、误服、大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治疗用量过大急性中毒应及时催吐、洗胃;烦躁不安和惊厥者可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
咖啡因戒断
长期大量摄入咖啡因后突然减少或停止摄入,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症状包括紧张、头痛、困乏、嗜睡、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警觉度降低等病因为对咖啡因形成依赖后,减少或停止使用可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酒瘾综合征
酒瘾又称酒依赖,是由于饮酒过量导致对酒存在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有酒瘾者尽管明白饮酒会给自身带来不良的影响和心身反应,但还在强制性地长期或慢性地饮用。
酒精性酒精中毒性戒断
酒精性酒精中毒性戒断,是指嗜酒成癖者突然中断饮酒或急骤减少酒精饮用量时,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激动、失眠、心悸、心跳加速、不思饮食,甚至出现癫痫发作、幻觉、妄想等神经精神症状,又被称为“戒酒综合征”或“酒精脱离症候群”。戒酒综合征可以分为酒精性震颤、酒精性幻觉症、戒酒性癫痫、震颤谵妄,患者除了表现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外,也会有全身性症状发生,如发热,全身倦怠无力等情况出现。
经前期烦躁障碍
以在月经前1~2周及月经期间周期性发作的负性心境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以情绪波动、易激惹、紧张焦虑等心境症状为主,可能伴随部分躯体症状与激素、神经递质功能等生物因素及个体特质、应激事件等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轻症者适用生活方式干预,中、重症者需接受药物治疗,也可结合心理治疗
分离性遗忘症
以无法用器质性病变解释的遗忘重要自我经历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种分离障碍常见对特定事件和时期的局部或选择性遗忘,少见对个人生活史的普遍性遗忘与创伤暴露史密切相关以心理治疗为主,对于焦虑、抑郁症状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