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新生儿乳房肿胀
新生儿乳房肿胀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第3~5天出现乳房肿大,大小从蚕豆大小到鸽蛋大小,男女均可发生,多于2~3周自行消退,一般不需治疗和处理。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母亲和孩子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症状为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可伴有贫血和肝脾大母亲的血型抗体进入胎儿血液,发生免疫反应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溶血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黄疸和贫血严重,可行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围生期缺氧缺血所致的新生儿脑损伤兴奋或嗜睡、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神经反射异常、可有抽搐,重者出现呼吸衰竭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心力衰竭等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重度足月患儿可进行亚低温疗法
新生儿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概述新生儿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是指新生儿经肠道感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肠道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哭闹不安、脱水等表现。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l岁以内婴儿(包括新生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分泌功能障碍,或胆管病变导致胆汁排泄减少或缺乏。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粪便颜色改变、胆汁酸增加,可伴或不伴肝大,质地异常,肝功能异常。部分患儿还可伴皮肤瘙痒、营养不良等。此处主要讨论的是在出生后3个月内发生的胆汁淤积。
新生儿脐炎
概述新生儿脐炎主要是因为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也可由于脐血置管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系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产生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但在偏远山区,农村及由私人接生者仍可发生。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为良性病变,多在生后6~10天发病,其特点为皮下脂肪组织出现无痛性结节及斑块,能自行消退,预后良好。
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皮下组织急性感染快速起病的局部皮肤红肿、温度升高,并向四周快速扩散发病与新生儿皮肤功能、免疫功能、卫生情况有关早期手术治疗,并同时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治疗等
新生儿脓疱病
新生儿脓疱病又称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病或新生儿天疱疮,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以大疱为主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好发于臂部、四肢、手足、颜面等部。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是指因某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菌尿或尿中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由于感染病变难以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临床上无法定位,统称为泌尿系统感染。新生儿易血行感染,以男婴发病较多,与婴幼儿期以女婴发病较多不同。尿路感染的存在常提示是否有潜在的尿路畸形(输尿管疝、输尿管肾盂交界处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功能性膀胱异常。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全身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以弥散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障碍,致使多种组织与器官功能紊乱、消耗性凝血障碍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休克和出血倾向为主要特点。新生儿DIC绝大多数为急性、全身性,且多为严重型。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指因感染所致的在产科婴儿室或医院新生儿病房中爆发流行的腹泻。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及环境因素,易发生感染。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在新生儿病室内常暴发流行,迅速蔓延,有时甚至由一个产院或医院传至另一产院或医院,引起大面积流行。因此必须严格预防和控制病原菌扩散。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概述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又称新生儿"脓漏眼",是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双眼眼睑肿胀明显,高度、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
柯萨奇病毒B(CVB)感染,自1954年美国纽约州柯萨奇镇发生被报道以来,除引起新生儿散发感染外,陆续在世界的某些地区发生了多次流行,主要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临床以心肌、脑等众多脏器炎症损害为特点。本病严重的暴发流行病死率曾高达26%~69.4%,对新生儿危害较大,已引起世界范围新生儿学者重视。近年来我国北京、黄山、沈阳等地区,在婴儿室内也相继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流行。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CMV)是人类先天性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造成儿童听力丧失和神经发育伤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免疫低下人群中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对于大多数成人CMV感染预后良好,但是当其发生于妊娠期间时,病毒可以传播到胎儿并引起症状性先天性CMV感染(CMV病)或亚临床的先天性CMV感染,后者可在后期表现为听力丧失或学习无能(learning disabilities)。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因受染细胞的典型改变是细胞变大,核内和胞质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名巨细胞包涵体病(CID),也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惊厥
惊厥是大脑皮质功能的暂时紊乱引起脑细胞异常放电。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肌肉强直、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多为全身、对称性。常伴有意识障碍。新生儿惊厥常因围产期窒息、产伤性颅内出血、感染、代谢异常等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治疗比抗痉治疗更重要,长期预后与病因关系密切。
新生儿急性肾衰竭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肾脏生理功能急剧下降,甚至丧失,表现出一组临床危重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少尿或无尿,体液代谢素乱,酸碱失衡以及血浆中经肾排出的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浓度升高等。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改善肾灌注,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纠正低氧血症、休克、低体温及防治感染。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新生儿由不同病因使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低下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是新生儿危重临床综合征之一,主要表现是少尿或无尿。实验室检查:①少尿或无尿持续24小时以上;②BUN>14.28mmol/L;③血清肌酐>88.4μmol/L。高危新生儿应注意出入液量,动态观察肾功能。警惕多尿性肾衰。BUN、Cr指标相对滞后,有条件可选用新敏感指标。治疗去除病因,改善肾灌注,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纠正低氧血症、休克、低体温及防治感染。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胆红素升高而出现巩膜、皮肤、黏膜等黄染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抽搐等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病理性黄疸可给予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