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儿童厌食
儿童厌食症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疾病,多发于1~6岁儿童,常表现为较长时间食欲缺乏或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至拒食,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并可造成患儿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其他系统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儿童炎症性肠病
儿童时期病因不明的一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主要通过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儿童咽炎
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的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炎症常见症状有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急性咽炎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慢性咽炎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所致主要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常称为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LD)又称学习障碍或学业不良,最近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其定义为神经发育障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Krik于1963年提出,指的是没有智能和感觉运动方面的缺陷,但在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儿童。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学习困难研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这一定义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补充。目前在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1988年美国学习困难全国联合委员会(NJCLD)制定的定义:“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人们在吸收和运用所接收的信息、阅读、表达、书写、推理和计算能力方面出现的明显障碍,这种障碍推测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导致的,为个体固有并可伴随终生。自我调节行为、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可与LD合并存在,但这些问题本身并不一定构成LD。其他障碍(如视、听等感官缺陷、神经发育迟缓、严重的情绪干扰)或周围环境因素(地域文化差异、教育方式不当)也可导致学习问题,但这里所称的LD不包含在其范围”。我国目前对学习困难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学者将其描述为一组表现各异的症候群,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阅读、表达、拼写、推理、运算等基本学习能力的获取和利用方面存在一种或多种特殊性障碍,学习困难也非教育剥夺所致。虽然国内外对于学习困难的定义和阐释较多且各有不同,但基本包含了以下三方面要素:①学习困难儿童属于一组异质性群体,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推理、计算和社会能力的获取和利用方面的特殊障碍。②学习障碍可与其他障碍共存,是多种消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学习困难儿童有着独特的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障碍,需要专业的评估和治疗。2013年美国DSM-V将其定义为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
儿童韦格纳肉芽肿病
韦格纳肉芽肿病(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从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逐渐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和鼻窦炎、肺病变及进行性肾衰竭。病因不明,好发于25~50岁,男性多于女性,该病在小儿属少见病。发病年龄为婴儿至青春期,以青春期发病居多。临床上将具有典型三联征者称为系统型,仅有呼吸道病变而无肾损害者称为局限型。
儿童退缩行为
概述儿童退缩行为是指儿童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表现为胆小、害怕、孤独、退缩,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行为障碍,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与病毒感染有关,以皮肤或黏膜出血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小出血点、紫斑,或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
特发性高钙尿症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肾结石、排尿困难、遗尿、尿频和(或)尿急、多尿、佝偻病、肾绞痛、无菌性脓尿及身材矮小等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儿童糖尿病
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相对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典型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药物、饮食管理、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法
儿童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较成人高2倍以上。肿瘤可致脑积水及颅高压,使邻近结构受压导致双眼不能上视、耳鸣、听力减退和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减退、肥胖、嗜睡等。其中半数为畸胎瘤,其次为松果体瘤及神经胶质瘤。不同的肿瘤类型发病年龄可略有差异,生殖细胞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2~14岁,畸胎瘤的发病高峰为7~8岁,而此部位的胶质瘤的发病高峰为13~15岁。松果体区肿瘤男性占绝大多数。儿童以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多见,而成人以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
儿童睡眠障碍
睡眠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儿童,睡眠是早期发育中脑的基本活动,在生命的早期所需睡眠时间更长。新生儿每天需16~20小时的睡眠时间;从出生到2岁的小儿睡眠时间为9500小时(约13个月),而清醒的时间仅8000小时;在2~5岁期间,每日睡眠时间和清醒时间相等;整个儿童期和青春期每日睡眠时间占全天的40%。睡眠可促进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精力,睡眠还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并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记忆的储存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儿童来说,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与儿童的认知功能、学习和注意力密切相关并且能促进体格生长。学龄儿童如不能够获得足够而良好的睡眠,会影响智力发育,造成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儿童睡眠障碍一般发生在2~12岁的儿童身上,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它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疾病引起,能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
儿童失神癫痫
一种特发性全面性癫痫,以频繁典型失神发作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正常发育儿童,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动作停止、双眼凝视等症状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以药物治疗为主
儿童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主要发生在松果体区、鞍上区和基底节区,在性别比例、病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面——不同部位肿瘤各有其特点,根据这些特征,再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诊断性放疗,基本上可以作出生殖细胞瘤的明确诊断。
儿童肾性糖尿
肾性糖尿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由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和继发性肾性糖尿。
小儿口腔溃疡
发生于未成年人的口腔黏膜病损病,可由不同病因导致主要表现为口腔疼痛,口腔黏膜红肿、溃疡或有灰黄色假膜可能与免疫、遗传、系统性疾病、环境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来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
儿童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目前认为肾性贫血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贫血的程度与氮质血症间有一定平行关系。一般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的25%~30%时,开始出现贫血,并随肾功能恶化,贫血程度随之加重。
儿童肾性氨基酸尿症
肾性氨基酸尿是一组以近端肾小管对氨基酸转运障碍导致尿中氨基酸过多为特征的一种肾小管疾病,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泌氢离子和(或)近端肾小管上皮对碳酸氢盐(HCO3-)的重吸收障碍引起的以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为主要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以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肾钙化、肾结石为特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多为先天遗传性基因缺陷所致,继发性则可继发于多种肾脏疾病,胶原性疾病及药物性肾损害。
儿童肾小管-间质肾炎
肾小管-间质肾炎(TIN)是指一种主要累及肾小管和肾间质的一组非化脓性炎症反应,肾小球和肾血管相对无病变或偶有轻微病变。
儿童肾结核
肾结核是指结核杆菌自肺部或其他器官,经血行播散到肾脏,引起的继发性感染,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常累及肾脏、输尿管、膀胱和生殖系统,统称泌尿生殖系结核。本病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者以顽固性尿路刺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儿童少见,男多于女,大约2: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