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口腔出血
概述
概述
孕期口腔出血一般为妊娠期龈炎的表现,多开始于妊娠的第3~4个月,是孕妇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与孕妇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发生改变以及不注意口腔卫生有关。一般来说,孕期的口腔出血不算严重症状,多可在生产后自行消失,但若不加以处理的话,也有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健康。
危害
口腔出血严重时会引起感染性疾病,影响母婴健康。此外,口腔出血提示孕妇可能存在某些疾病,需要及时就诊。
常见疾病
原因
常见原因
1.全身性因素
(1)激素水平改变:如怀孕、长期服用性激素等;
(3)全身疾病: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2.局部因素
如慢性牙龈炎、牙周炎、牙龈癌、不良修复体等。
其他原因
精神压力过大。
检查
体格检查
口腔常规检查:口腔科医生使用口镜、镊子、探针等简单的工具,对牙龈出血的部位进行检查,初步判断牙龈出血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做血常规检查,根据血液成分的改变对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1.根尖片检查:检查牙及牙周组织疾病的常用方法,辐射量极小。
2.口腔曲面体层摄影:一般为全口的X线摄影,可对全口牙体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等进行整体的观察,可辅助诊断牙龈出血的原因,辐射量较小,孕妇须穿戴防辐射服。
诊断
诊断原则
1.根尖片检查:检查牙及牙周组织疾病的常用方法,辐射量极小。
2.口腔曲面体层摄影:一般为全口的X线摄影,可对全口牙体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等进行整体的观察,可辅助诊断牙龈出血的原因,辐射量较小,孕妇须穿戴防辐射服。
鉴别诊断
1.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炎为怀孕期间口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患者在怀孕之前一般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在怀孕3~4个月时牙龈加重,开始出现出血症状,在怀孕8个月达到高峰,一般不伴有疼痛,分娩后龈炎减至怀孕前的水平。
2.妊娠期龈瘤:患者一般在妊娠3个月左右时,牙间乳头出现无痛的增生物,有局限性,容易出血,但不具有肿瘤的特性,在分娩后多可自行缩小。
3.慢性牙周炎:多与局部因素长期刺激有关,早期症状和牙周炎类似,疾病逐渐近战后可出现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等症状,通过口腔的常规检查及牙周检查即可诊断。
就医
以下情况,需拨打120或立即去急诊
1.口腔出血持续存在,无法止血;
2.口腔出血伴牙齿剧烈疼痛;
3.因外力剧烈冲击导致的口腔出血;
4.口腔出血伴有胎动异常、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等。
以下情况,需要到门诊就医
1.口腔出血伴牙痛,可去口腔科或牙体牙髓科就医;
2.若存在牙龈肿痛,可去口腔科或牙周科就医;
3.口腔内发现不明肉瘤,可去口腔科或牙周科就医;
4.已修复的牙齿周围出血,可去口腔科口腔修复科就医;
5.牙龈有触痛或极易出血,可去口腔科或牙周科就医;
6.口腔出血伴有胎动异常、阴道出血及时到口腔科和妇产科就医。
家庭处理建议
1.选用软毛牙刷;
2.刷牙时不可用力过度,适当按摩牙龈;
3.出血时可以用淡盐水漱口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有条件可以选用生理盐水;
4.注意口腔的卫生清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5.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6.如有用牙签剔牙习惯的话应改用牙线;
7.及时前往医院查明原因。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