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舞蹈病
概述
一种遗传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常表现为运动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及精神障碍
本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遗传病,与异常亨廷顿蛋白基因有关
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
定义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主要累及大脑基底节区的壳核及尾状核。
以运动、认知及精神障碍为主要特征。
分型分类
成人型
通常发病年龄为30~50岁,约10%为老年起病。
典型症状为舞蹈样动作,同时合并认知功能下降及精神情绪障碍。
青少年型
5%~10%的患者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
认知障碍出现早,重于成人,病情进展迅速。
发病情况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族人群,其中以白种人发病率最高。
全球患病率2.71/100000人,亚洲人种患病率约2.39/100000人。
本病在我国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国内发病情况尚无明确统计。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由于亨廷顿蛋白基因(Huntington,HTT)发生变异所致。
变异方式为基因上具有致病性的片段,即三核苷酸(CAG)序列,出现多次异常重复,称为拷贝。
高危因素
CAG异常拷贝次数
一般认为,HTT基因上CAG异常拷贝次数≥40次时就会发病。
因此,父母、祖辈有发病者易患病;父母、祖辈体内CAG异常拷贝数越多者,子女更易患病,发病年龄越早,表现越重。
遗传早现性
如果家族中存在连续几代人均有发病的情况,那么会呈现出发病越来越早、表现越来越重的特点。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毒性功能获得”。
当HTT发生变异,会产生异常的蛋白质。
随着CAG拷贝数量的增多,这些异常蛋白对正常细胞产生毒性损害,使其发生“中毒反应”,干扰正常蛋白质代谢途径,减少蛋白质降解,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症状
主要症状
亨廷顿舞蹈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运动、认知和精神障碍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
运动障碍
不自主运动
舞蹈样症状是最典型的表现,这是一种肢体不自主、不规则、不对称的快速摆动,像舞蹈一样。
症状可以出现在全身的任何部位,表现出手指弹钢琴样动作或挤牛奶样动作,或挤眉弄眼、做鬼脸,或上下肢的翻转扭动等。
自主运动障碍
肢体活动笨拙、难以保持平衡、反复跌倒等,疾病晚期可出现发音不清、声音低沉嘶哑、吞咽困难。
随着疾病进展,可逐渐出现动作迟缓、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受限。
认知障碍
最主要的表现为执行能力下降,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精神障碍
以抑郁最常见,其他症状包括焦虑、激惹、强迫、冲动、躁狂、幻觉,部分患者存在自杀倾向。
非特异性症状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如夜间失眠、白天睡觉、睡着后多次醒来。
癫痫发作,如四肢抽搐、双眼上视、意识丧失等。
体重明显下降。
性功能障碍。
并发症
并发症通常在疾病晚期出现,包括吞咽困难、感染、大小便功能障碍。
吞咽困难
疾病影响吞咽肌群,导致进食障碍,引起严重营养不良。
感染
大小便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受累加重,逐渐出现排尿困难、重度便秘。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有明确亨廷顿舞蹈病家族史或出现疾病典型的运动、认知及精神障碍时,建议及时就诊。
精神心理科
出现精神情绪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初诊患者通常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
若患者有严重精神情绪障碍,建议先于精神科治疗,待稳定后再于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手舞足蹈、挤眉弄眼等不自主运动?
是否出现肢体活动笨拙、难以保持平衡、反复跌倒?
是否出现抑郁、焦虑、躁狂?
吃饭呛吗?饭量有没有变小?体重有没有变轻?
平时大小便和睡觉情况还好吗?
平时生活还能自理吗?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上述症状的?
起病比较急还是比较隐匿、慢慢出现的?
病史清单
有没有亨廷顿舞蹈病的家族史?
长期都吃些什么药?
发病前有没有感染、中毒、药物滥用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头颅CT、头颅磁共振检查(MRI)、脑电图、基因检测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帕金森症状药物:如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等。
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亨廷顿舞蹈病家族史。
症状
出现表现为认知下降、精神障碍、失眠等症状。
查体
眼球扫视障碍:表现为眼球可以追随物体活动,但快速活动时速度明显减慢。
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说话声音低沉嘶哑。
肌张力变化:被动活动关节时出现阻力增高。
运动保持困难:不能维持某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保持伸舌。
姿势平衡障碍:走路时步态不稳,需要辅助,难以保持平衡。
检查检验
亨廷顿病统一评定量表(UHDRS)
检查目的:该量表目前广泛用于评估亨廷顿舞蹈病患者运动症状的量表,不仅可用于初诊患者的运动障碍评估,还可用于长期随访观察。
常见结果:量表中包含眼球运动功能、舞蹈病、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稳定性等多维度的标准化评分,根据每项得分算出总分。
注意事项:该量表需由临床医生完成,不建议患者自行评测。医生可能会录制视频,供后续比较。
认知、精神功能评估
检查目的:用于明确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及精神障碍程度,指导用药。
常用方法
认知评估通常包括MMSE、MOCA量表,也可选用语言流畅度检查、符号-数字模式测验等。
精神障碍可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
注意事项:检查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度,不适用于重度认知、精神功能障碍或主观上不配合的患者。
基因检测
检查目的
明确基因异常位点,明确临床诊断及遗传形式,依据基因异常类型指导用药。
评估预后,并且评估将变异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指导优生优育。
常见结果:主要检测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阳性定义为至少1个等位基因的CAG重复序列拷贝数≥40,此时所有携带者均发病。
注意事项:不作为常规病因筛查手段,仅适用于本病的高危人群或高度怀疑本病者。
头颅CT及头颅磁共振检查(MRI)
检查目的:明确颅内结构以及脑内异常病变情况,帮助临床诊断。
常见结果:大脑皮层和尾状核萎缩,脑室扩大。
注意事项
头颅CT具有放射性,妊娠期女性禁用。
头颅MRI检查过程中不可佩戴或携带任何金属物件,若有金属植入物,需告知放射科医师,由医生决定是否可进行检查。
头颅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检查目的:从分子水平反映脑组织代谢变化,用以辅助诊断。
常见检查结果:大脑皮质及基底节乳酸水平增高。
注意事项:同头颅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检查目的:检查前将“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注射入体内,通过观察颅内组织对药物的摄取情况,以判断颅内病变代谢情况,用以辅助诊断。
常见检查结果:尾状核、壳核代谢降低。
注意事项: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是一种类葡萄糖物质,受检者一般要禁食6~8小时,避免摄入高糖类药物。检查后多喝水,促进药物排泄。
脑电图
检查目的:明确颅内异常放电情况,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型亨廷顿舞蹈病,该项检查重要性更大。
常见结果
成人型可见全脑弥漫性异常,通常无特异性。
青少年型可见颅内异常放电。
注意事项
检查前清洗头发、头皮。
头发质地过硬者建议理发,避免电极贴片贴合困难。
诊断标准、分级和分期
根据2011版《亨廷顿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本病可分为早、中、晚期。
早期:以轻度认知及精神障碍为主,尚能生活自理。
中期:明显运动障碍,可伴自主运动症状,可出现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进一步加重,社会功能受损,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晚期:舞蹈样症状加重,或被动作迟缓、肌强直症状取代,多卧床不起,需他人帮助。
鉴别诊断
舞蹈样运动可见于多种疾病,本病主要与遗传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相鉴别。
遗传性病因
良性遗传性舞蹈病
相似点:均表现为舞蹈病。
不同点
良性遗传性舞蹈病在婴儿或儿童期发病,仅有运动症状,认知和精神情绪正常。随年龄增大,症状可自行改善。
影像学无明显异常。
神经铁蛋白病
相似点: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均有运动、认知、精神异常等表现。
不同点: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头颅MRI可见铁沉积,基因突变类型不同。
棘状红细胞增多症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舞蹈症,头颅CT可见尾状核头部萎缩。
不同点
棘状红细胞增多症为隐性遗传疾病,认知障碍不明显,可合并周围神经病、肌萎缩。
外周血涂片可见棘红细胞增多。
其他神经变性疾病
C9orf72、DRPLA、HDL2是几类与亨廷顿舞蹈症表型非常相似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需基因检测鉴别。
获得性病因
药物、感染等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运动、精神异常。
小舞蹈病
又称风湿性舞蹈病或Sydenham舞蹈病。
相似点:均出现不自主运动,可伴有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不同点
有链球菌感染或风湿热病史,不自主运动以突发的抽动样发作为主,认知障碍少见。
血清学、咽拭子检查可发现炎症、链球菌感染,头颅CT/MRI显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增大、水肿。
药物相关的运动障碍
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和药源性舞蹈症。
药源性舞蹈症:因长期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而发病。
迟发性运动障碍:通常在亨廷顿舞蹈病开始治疗后出现,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相关。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以药物、心理治疗为主,需配合护理、社会及环境支持。
一般治疗
选择安静、具备防跌倒措施的环境,尽可能避免加重症状诱因。
疾病晚期时需提供全程监护及全天护理,防治下列并发症。
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以及尿潴留后留置尿管出现泌尿系感染的风险增加,应注意尿道口周围皮肤清洗及护理。
压疮:勤翻身,加用气垫或软垫。
下肢静脉血栓:使用长弹力袜、充气压迫装置。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使用从小剂量开始,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运动障碍治疗
用药目的:疾病早期以改善舞蹈样症状为主,疾病晚期以改善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为主。
丁苯那嗪和氘丁苯那嗪
是目前主要用以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药物。
常见不良反应是嗜睡、直立性低血压。
可能加重抑郁及自杀倾向,因此有精神症状的患者禁用。
改善患者运动症状
常用药物: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等。
改善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样”症状。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心悸、体位性低血压。
对于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可能诱发谵妄。
其他药物
肉毒素肌肉内注射对局部痉挛有效。
精神障碍治疗
用药目的:改善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
改善情绪及睡眠障碍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便秘、腹泻、出汗增多、体位性低血压等。
用药后切勿突然停药,如有减药或停药需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抗精神病药物
改善躁狂、幻觉等精神症状。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嗜睡、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对亨廷顿舞蹈病患者的舞蹈样动作有改善作用,但是对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无效。
治疗进展
基因疗法
AMT-130携带的核苷酸序列可以特异性识别疾病基因的突变区域,可减少有毒蛋白形成,降低“毒性获得”。
AMT-130疗法是前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基因疗法,并获得较好的研究结果,目前尚未进入临床。
反义寡核苷酸疗法
包括Tominersen疗法、WVE-003疗法,目前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康复治疗
虽然亨廷顿病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神经系统症状的康复可以贯穿整个病程,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肢体功能训练
主要针对合并有姿势步态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平衡功能及步态训练,以纠正步态,防止反复跌倒。
同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下肢废用性萎缩等。
吞咽功能训练
通过改变进食姿势、调整食物性状等,可缓解吞咽障碍。
通过无食物和少量食物的吞咽训练改善吞咽肌肉的力量。
构音功能训练
通过训练面部、咽喉部位肌肉的运动能力,提高发音清晰度、流畅度。
认知功能训练
通过记数字、算数学题、做推理题等方式进行记忆力、计算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无法治愈,但可通过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延缓病情进展。病程约10~25年,平均19年。
预后主要与发病年龄有关,发病越早,症状相对越重,预后相对更差。
危害性
疾病一经确诊,便是不可逆的过程,通常病程较长,给患者、家属、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早中期患者生活尚可自理,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晚期患者往往需要全天看护,增加家庭负担,出现严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可因此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磷脂和热量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等。
适当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对于有吞咽困难。严重影响进食的患者,应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生活管理
规律服药,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或停药。
为患者提供安静、安全的居住环境,配备扶手、护栏及防跌倒设备。
帮助卧床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晚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留置尿管,需注意会阴部清洁;对排便困难者,经常按摩腹部,概述便秘。
病情监测及随访
日常关注运动、认知、精神症状的变化,关注体温、皮肤、大小便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复诊,通常1~3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常采用HD统一评定量表(UHDRS)对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
预防
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主要的预防方法是避免带有致病基因的患儿出生。
确诊患者的家庭成员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确诊患者的家庭成员在生育之前应做产前诊断。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