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中性粒细胞增高
概述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数目最多的白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50%~70%,其在血液中平均寿命约5.4天。在局部感染或损伤情况下,它们可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充满了大量细小的两种颗粒,其中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20%,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另一种是特殊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80%,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乳铁蛋白、吞噬素、溶菌酶等,能杀死细菌,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
中性粒细胞功能
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杀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杀伤细胞。当局部组织受到细菌等侵害时,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等作用下,穿越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向病变局部大量集中,并进行活跃的吞噬和分泌活动。吞噬了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或变性坏死成为脓细胞。
同时,中性粒细胞表面具有IgG 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也可通过调理作用或ADCC作用促进和增强其吞噬、杀伤能力。故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抗感染尤其是抗化脓性细菌感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的重要组成成分。
此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某些型别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从而导致机体的免疫病理损害。
临床意义
1.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化脓性球菌和一些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全身性感染较局限性感染、重症感染较轻症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
2.真菌、寄生虫及病毒感染
可导致轻至中度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3.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组织坏死等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4.恶性肿瘤
胃肠道肿瘤、肺部肿瘤,尤其是肝癌、肺癌转移时,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中性粒细胞功能
临床意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