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高原肺水肿
概述
人体无法快速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低氧环境而致病
症状多样,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或泡沫血痰、心跳加快、头晕、头痛等
卧床休息、氧疗、降低海拔高度,联合药物治疗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及时治疗者多数可治愈
定义
高原病是指由平原移居到高原、短期在高原逗留的人,因对高原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发生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
高原病可以分为急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前者又可分为3种类型,彼此可互相交叉或并存,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
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是一种起病急、发展迅速、可致命的严重高原病,多由急性高原反应发展而成,是一种非心源性肺水肿,通常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常指海拔3000米以上)1~3天内发病[ 1,2 ]
高原肺水肿先有急性高原反应表现,然后出现心动过快、呼吸困难、干咳加重、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典型症状。
通常海拔升高得越快,到达的海拔越高,发病更常见,症状也越重。
发病情况
有数据显示,海拔4500米处,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为0.6%至6%;至5500米处,发生率为2%至15%。
既往有HAPE发病史的患者,其复发率高达60%[ 1 ]
病因
高原肺水肿的根本原因是急性缺氧,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致病原因
任何前往高原的人,都可能因为无法快速适应低气压、低氧环境而发病[ 3 ]。摄盐过多、快速攀登、过劳、寒冷、呼吸道感染、服用安眠药和有高原肺水肿既往史者较易发病。
发病机制
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
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发生缺氧。为适应低氧环境,机体需要适应性改变。但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限,在海拔过高、升高过快等情况,容易出现缺氧。
急性缺氧致肺小动脉痉挛,持续小动脉痉挛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肺毛细血管压明显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增多,发生肺动脉高压,引起高原肺水肿。
因凝血及纤溶机制的障碍,肺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从而血流被阻断,致使肺的全部血液转移至未被阻塞的区域,造成局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及压力突然增加,水分向间质及肺泡渗出。
此外,急性缺氧还能引起肺泡壁和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加重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渗漏,促使肺水肿加重[ 4-7 ]
症状
患者进入高原区,先有急性高原反应表现,典型的高原肺水肿症状多在1~3天内出现,少部分人可在10天以后发病。
急性高原反应
可出现头晕、双额部疼痛、心跳短暂或轻微加快、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部分人出现口唇和指甲青紫。
轻症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
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典型症状
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从早期的胸闷、气短,逐渐加重到出现呼吸困难,在爬坡、快走后更为明显。
随着病情加重,逐步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患者常需要端坐在床边或者椅子上才能减轻呼吸困难。
咳嗽
早期可表现为轻微干咳,多于爬坡、快走时出现;病情加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干咳。
常被误认为是高原气候变化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
随病情进展,出现咳白痰,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状血痰。
心跳加快
患者后期会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引起代偿性心动过速,表现为持续性的心跳加快,心跳频率可能显著升高,甚至伴有恐慌感。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
可出现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并发症
急性高山症
也被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山症合并高原肺水肿患者的比例可高达50%。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症状。
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缓解。
高原脑水肿
又称神经性高山病。
约14%的高原肺水肿患者可并发高原脑水肿。
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头痛、持续性呕吐、行动困难、木僵、嗜睡、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就医
早期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时,建议及时就诊,不必等到出现高原肺水肿典型症状再就诊。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当在海拔较高地区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可疑的急性高原反应时,建议及时到呼吸内科就医。
急诊科
若出现剧烈头晕或头痛、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时,建议及时送至急诊科就诊,或者呼叫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建议穿宽松衣服、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方便查体或检查。
怀孕或备孕患者需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现在有哪些不舒服?最严重的症状是什么?
是否存在头晕、头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平卧是否加重,双下肢有无水肿?是否与海拔升高有明显相关性?
是否存在咳嗽?咳嗽多久了?什么情况会加重或者缓解?
是否有咳痰?痰液是什么样的?
有没有其他不舒服,例如发热、乏力、恶心、食欲减退?
病史清单
近日是否从低海拔区域到过高海拔地区?以前去高海拔地区是否出现过类似情况?
以前在低海拔地区时,有没有身体不舒服?
既往有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既往有无慢性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压?
近期有无着凉?
检查清单
近1周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肌钙蛋白、脑钠肽、凝血功能。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检查、胸部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用药清单
近1周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螺内酯片、呋塞米等。
诊断
高原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与体征,进行一些必要的医学检查,同时注意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近期(多指10天内)从低海拔抵达高海拔地区(多指超过3000米区域)。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头晕、头痛、心跳加快等症状。
体征
听诊可闻及双侧肺部广泛湿啰音,常伴以痰鸣音,时常被哮鸣音掩盖。
心率明显增快,部分患者三尖瓣区、肺动脉瓣听诊区有Ⅰ~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口唇、耳垂、颜面、舌尖、指甲出现不同程度的青紫。
极少数重症患者有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及双下肢水肿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有轻度白细胞增多。
若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能导致红细胞计数超过7.0×1012/L,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80g/L,血细胞比容超过60%。
肌钙蛋白
主要用于判断缺氧是否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损伤。
患者若出现心肌受损,可能伴有血清肌钙蛋白升高。
脑钠肽
主要用于协助评估心功能。
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BNP)和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可能有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
胸部影像学
胸部X线
胸部X线是最常用的筛查手段。
高原肺水肿病人胸片显示双侧肺野弥散性斑片或云絮状模糊阴影,亦可呈现点状或结节状阴影。
阴影分布区域以肺门旁最为明显,向外呈扇形伸展,形状如“蝙蝠翼”或“蝶形”,肺尖及肺底则很少受累。
轻症者或早期可只有肺纹理增粗表现,重症者可以伴有胸腔积液
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肺部斑片状小叶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主要用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不是常规检查手段。
胸部超声检查
对于某些偏远地区,若无条件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超声是识别高原肺水肿的常用手段。
胸部超声显示“彗星尾征”(自肺表面呈扇形展开),可确诊为高原肺水肿。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高原肺水肿的必做检查,可对心率、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进行评估。
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可能多种多样,常见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肺性P波或P波尖高、T波倒置及S-T段下降等改变。
随着临床症状好转或痊愈,心电图也随之恢复正常。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无肺动脉压力增高及室间隔反常运动等。
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诊断为高原病。
进入海拔较高或高原地区后发病。
出现前述典型症状,症状与海拔高度、攀登速度、未经过适应期等因素明显相关。
除外类似高原病表现的相关疾病。
氧疗或易地治疗明显有效。
鉴别诊断
应与肺炎、高原支气管炎、肺栓塞、肺梗死、气胸、其他原因导致的肺水肿(如药物或神经源性肺水肿)鉴别,以下只列举其中两种疾病的鉴别。
肺部感染
相似点
患者均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等临床表现。
检查均可发现低氧血症,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胸部影像学均可见肺部斑片影。
不同点
肺炎患者可表现为高热(体温>39℃),常伴有咳黄痰。
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更为明显,炎症指标如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可明显升高。
存在病原学相关证据,如痰培养、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结果。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常有效。
肺栓塞
相似点
均可表现为胸痛、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同点
肺栓塞患者常可出现剧烈胸痛。
血清D-二聚体明显升高。
胸部X线无明显肺部斑片影,仅少部分患者出现肺梗死时可见楔形病变。
肺动脉CT提示病变肺动脉局部充盈缺损。双下肢静脉超声往往提示血栓形成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消除肺水肿,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治疗原则:早识别、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积极氧疗、降低海拔高度,联合药物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水肿。
一般治疗
休息及保暖
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坐位或高枕卧位。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氧疗
氧疗是高原肺水肿的一线治疗,所有患者均应给予吸氧,常通过面罩进行吸氧。
对严重缺氧者可以高流量持续吸氧(10升/分),一般不超过24小时,然后改为低流量持续吸氧(2~4升/分),避免氧中毒
对于在高海拔地区登山或徒步跋涉者,重量轻的便携式高压氧舱比常规压缩氧气瓶更便捷。可有效缓解病情。
转移至低海拔地区
降低海拔高度并非治疗的必需措施。
但是,在无法提供氧疗的偏远地区,一旦怀疑高原肺水肿,建议快速转移至海拔低于3000米且能提供氧疗的地区。
氧疗无效时,也应立即转送到海拔较低的地区。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硝苯地平
不能及时转运的病人,舌下含化或口服硝苯地平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氧合,从而减轻症状。
氨茶碱注射液
通过缓慢匀速地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氨茶碱有解除支气管痉挛、强心、利尿和显著降低肺动脉压作用。
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使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需注意控制疗程。
利尿剂
轻症可给予氢氯噻嗪或螺内酯片口服,重症多采用呋塞米注射液静脉注射。
可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其他药物
出现快速心房颤动时,应用洋地黄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定西洛他唑)。
预后
不同患者的预后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治愈情况
高原肺水肿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有数据显示,在未积极治疗的情况下,高达50%的高原肺水肿患者最终死亡。若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降至14%左右。
预后因素
高原肺水肿的预后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列因素能够帮助改善预后,其中早识别早治疗非常关键。
早识别早治疗。
病情较轻。
医院治疗条件优越。
医生经验丰富。
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良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吃肥肉、腊肉、油炸食品、巧克力等食物,以免加重恶心、呕吐症状。
生活管理
绝对卧床休息,暂时避免运动。
避免着凉。
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发怒、急躁。
病情监测
通过照镜子,观察口唇青紫是否好转,直接观察指甲颜色是否逐渐恢复红润。
自我观察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好转。
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预防
高原肺水肿的预防十分必要,下列措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进入高原前必须行严格健康检查,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不宜进入高原。
正确看待高原病,既要重视,也不必过度恐惧。
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海拔,控制进入高原的速度。若时间充裕,建议不超过300米/天。
进入高原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
充分休息,避免疲劳。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携带便携式氧气瓶。
若以往有发生高原肺水肿史,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可预防性用药,可选择的药物有地塞米松、乙酰唑胺、硝苯地平等。
一旦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及时治疗,避免加重至高原肺水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