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长短周期现象
概述
多种原因可引起心电图中出现较长的心动周期(构成长周期),而长周期后的期前收缩联律间期较短(构成短周期),两者前后形成长短周期相邻,此种情况下,期前收缩容易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或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此现象称为长短周期现象。
发生机制
长短周期现象的发生机制仍不肯定,但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动周期延长时对不同部位的心室肌纤维的电生理特性影响不同,其离散度随心动周期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心室肌除极的不同步及复极的离散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促发因素。
(2)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不应期的长短均受心动周期的明显影响,但两者相比,对浦肯野纤维的影响更大,结果造成了局部组织间不定期的离散,有利于折返和心律失常的形成。
(3)心动周期延长时,心肌细胞舒张期自动化除极时间延长,膜电位可降低到临界水平,易引起单向阻滞和传导障碍,为折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当心动周期(RR间期)延长时,血流动力学也同样出现“长间歇”,引起动脉血压的降低,增加了心交感神经的活性,交感神经张力的增加,促进了心律失常的诱发。
心电图表现
长短周期现象中的长周期可以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房阻滞、房室阻滞、期前收缩(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形成的长代偿间期以及房颤时的长RR间期等;短周期是指期前收缩与前一心动周期间的偶联间期。
发生在心室的长短周期现象表现为长RR间期后的室性早搏可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甚至心室颤动;发生在心房者表现为长PP间期后的房性早搏引起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临床意义
1.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常与长短周期现象相关,在长短周期现象发生前常有平均心率增快的现象。
2.在长短周期现象中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多为多形型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很少为单形型室性心动过速。
3.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与该现象有关。
4.起搏器治疗可消除长短周期现象,故可以预防和治疗其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
5.与心房电活动相关的长短周期现象长短周期现象启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可经心房起搏预防和治疗。较快的心房起搏频率可以消除这种过长的周期,避免长短周期现象的出现,因而可以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发生机制
心电图表现
临床意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