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翼状肩胛
概述
当上臂运动时,肩胛骨内缘或外缘出现向后翘起的畸形,从背部凸起,被称为翼状肩胛
创伤、劳损等因素居多,也可由感染、肿瘤、医源性因素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发现翼状肩胛畸形,应及时就医
应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定义
肩胛骨内缘或外缘出现向后翘起的畸形,从背部凸起,被称为翼状肩胛。
肩胛骨位于人体背部,属于上肢带骨,为三角形扁骨,分为两个面,内面和外面,贴于胸廓后方,是肩关节重要的骨性结构之一,介于第2至第7肋骨之间。
肩胛骨的稳定性主要靠前锯肌、斜方肌、菱形肌来维持,分别由胸长神经、脊髓副神经、肩胛背神经支配。
当维持肩胛骨稳定性的肌肉或其支配神经发生损伤,或发生其他肩关节结构性的损伤时,会出现翼状肩胛。
发生机制
正常人的肩胛骨紧贴胸壁,在上肢活动的过程中靠肩胛骨周围的肌肉维持其稳定性,不会出现异常活动。
当其中任何支配相应肌肉(前锯肌、斜方肌、菱形肌)的神经出现损伤,肌肉出现麻痹、瘫痪,或肌肉本身的损伤,引起肩胛骨的生物力学变化,导致肩胛骨失稳。上臂运动时,难以维持紧贴胸壁的状态,内缘或外缘从背部翘起,出现畸形。在两手推墙做支撑动作时更加明显。
表现
翼状肩胛主要是由于生物力学的变化,导致肩胛骨内缘或外缘抬高,不能紧贴胸壁,但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还有可能合并肩背部疼痛、无力等不适。
症状特征
翼状肩胛的缓急程度不同
急性翼状肩胛
通常指突然发生的翼状肩胛,多由于急性的暴力牵拉伤、钝挫伤,也可见于流感、小儿麻痹、药物过敏反应、中毒等情况后出现肌肉的麻痹,导致翼状肩胛,一般持续时间小于6周。
慢性翼状肩胛
通常指持续时间较长(大于6周)、难以缓解的翼状肩胛。常见于长期的慢性劳损,如日常姿势不良、肌肉力量薄弱,或长期进行投掷、举重等活动的运动员,也可见于肿瘤压迫相关神经,引起相应肌肉麻痹。
发病部位不同
单侧翼状肩胛
单侧翼状肩胛常常由于创伤、劳损、肿瘤、医源性因素等引起,仅出现一侧肩胛骨的活动异常,另一侧正常。
双侧翼状肩胛
双侧的翼状肩胛常见于肌营养不良、小儿麻痹等情况。
伴随症状
肩背部疼痛
可能是由于相关神经病变而引发疼痛。
程度通常较为严重,也可能是由于肌肉无力,导致肩背部其他肌群进行代偿来完成动作。长期如此,会形成慢性劳损,出现肩背部的疼痛和不适,通常表现为钝痛和沉重感。
肩部活动受限
肩部无力、疲劳,上臂只能上举120°左右,不能举过头。多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肩胛骨无法正常活动。
其他
伴有肩背部瘀血、肿胀,可能是由于急性暴力损伤导致的,引起神经损伤、肌肉的撕裂或断裂。
伴有全身的肌肉无力、萎缩,可能是肌营养不良或小儿麻痹导致的。
若合并发热、呼吸道症状,可能是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神经炎症导致的。
原因
翼状肩胛是一种肩部肌肉功能失调,一般是由于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支配斜方肌的副神经、支配菱形肌的肩胛背神经的麻痹、损伤,引起功能障碍。一般来说,前锯肌和斜方肌麻痹较为多见,菱形肌较为少见。
翼状肩胛往往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我们通常需要结合翼状肩胛的基本特征,如发病急缓、严重程度、单双侧情况、伴随症状等,来综合分析原因。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导致翼状肩胛的部分病因,不代表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疾病因素
创伤性因素
创伤性因素包括急性牵拉或钝锉伤,如车祸伤、电击伤、切割伤、打击伤等,一般具有明显的外伤史。
慢性的劳损也可能引起翼状肩胛,如装卸工作、举重等。
感染
流感、扁桃体炎、小儿麻痹等病毒性感染,可出现翼状肩胛的表现,一般伴有剧烈的疼痛。
肿瘤
胸壁、肩胛骨、颈椎等部位的肿瘤可压迫相应的神经,出现神经麻痹的症状,导致肌肉无力,也可引起翼状肩胛。
其他
部分人群是由于医源性因素导致的,如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可损伤脊髓副神经,引起翼状肩胛。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人群也有可能出现翼状肩胛。
部分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中毒等(除锈剂、破伤风)也可能引起翼状肩胛。
非疾病因素
部分翼状肩胛人群难以找到明显病因,称为特发性翼状肩胛。也可见于瘦弱人群。
大部分翼状肩胛的情况是病理性的,因此出现翼状肩胛还需要及时就诊。
就医
若翼状肩胛症状突然出现或持续数周或数月、伴有其他症状,常常需要就医进行处置。
伴随着明显外伤的翼状肩胛需立即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肩背痛明显,难以缓解,影响生活质量;
翼状肩胛明显,严重影响体态;
翼状肩胛伴有上臂抬举无力和活动受限;
突然出现翼状肩胛,并伴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就诊科室
出现翼状肩胛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骨科或康复科。
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引起的翼状肩胛可以于运动医学科就诊。
明确与创伤有关的翼状肩胛,建议就诊于急诊科或创伤外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翼状肩胛是突然出现的吗?
肩背部是否伴有明显的疼痛不适?
翼状肩胛为单侧还是双侧?
是否有肩部活动受限、上肢抬举无力等?
是否合并肩背的瘀血、肿胀?
颈部、肩部、背部是否有肿物?
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患过小儿麻痹症?
是否患有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是否受过明显的外伤,如上肢牵拉伤?
最近是否患过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
是否经常从事投掷类运动或扛、背等体力劳动?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后,将观察有无明显外伤,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检查肩关节的外观、活动范围、上肢肌力情况,评估上肢肌力,通过特定的检查手法进行初步诊断。
前锯肌麻痹:上臂上举不能过头(因为肩胛外旋60度的功能丧失,肩只能使上臂上举120度左右所致)。让被检者面对墙壁站立,双侧手臂在身体前方伸出,与地面平行,然后应指示被检者用手掌用力推墙。
检查者位于被检者的后方,观察比较双侧肩胛骨的形态,可以发现患侧肩胛骨的内侧部分没有固定在胸壁上,明显突起,而导致背部翼状变形。
斜方肌麻痹:检查者位于后方,让被检者的手臂外展,可发现患侧肩胛骨向上移动,上角比下角更偏向中线。由于前锯肌的作用,在手臂向前屈曲时翼状畸形可能会消失。
菱形肌麻痹:当上举手臂时,病人可能会感觉到肩部异常运动或者牵拉感。让被检者伸展手臂,可发现肩胛骨横向平移,下角横向旋转。让被检者尝试将肩胛骨向内侧合拢,或让患者双手放在臀部,推肘部抵抗阻力来测试。任一任务的困难表明菱形肌无力
常规检查
肌电图:当出现翼状肩胛、手臂抬举无力等症状时,肌电图检查主要辅助诊断周围神经或者肌肉功能是否损害,以及神经肌肉信号传输的问题,是翼状肩胛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磁共振(MRI)检查:可清楚显示颈椎、肩关节、肩胛骨等结构,用来检查是否合并有器质性疾病,如肌肉撕裂或断裂、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肌肉骨骼超声:可评估、监测肌肉、肌腱、骨骼的损伤情况,有利于肌骨疾病的诊断。
肩部X线或者CT检查:可用于评估肩部骨性结构的状况,排除骨折,肿瘤等病变。
缓解与治疗
翼状肩胛,需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是缓解或治愈疾病的关键。治疗一般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缓解措施
长期的上肢活动,如外展、上举、下压及内收,可以改善和增进肩关节功能,改善翼状肩胛的情况。适当时增加矫形器辅助锻炼效果更佳。
可以口服维生素B1,缓解局部营养状态。促进损伤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专业治疗
保守治疗
大多数由钝性创伤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翼状肩胛病人,经过6~24个月保守治疗可以获得恢复,具体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适当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尤其是患侧上肢的活动,避免任何可能再次损伤或牵拉神经的活动。
可进行增强肩胛带肌肉力量的训练,如站立扶墙俯卧撑、弹力带抗阻上举等,减轻致病因素对神经的压迫,同时又可以延缓肌肉萎缩的过程。
物理治疗
疾病缓解期可以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手法按摩等物理治疗激活相应肌肉,促进恢复。
可用石膏在上臂外展外旋位予以固定,使前锯肌完全放松,以利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对于某些神经性疾病,可采用针灸和艾灸等传统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目的:缓解肩背部疼痛。
适应证:合并有疼痛症状的创伤或劳损的翼状肩胛。
常用药物:外用的有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口服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
注意事项:长期用药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者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
神经营养药物
目的:改变局部的神经营养状态,促进损伤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损伤、神经炎症等。
常用药物:口服维生素B1,或局部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腺苷三磷酸(ATP)、辅酶A等。
手术治疗
病程大于1年经保守治疗无效,病人仍有疼痛并影响工作生活者,可行手术治疗。主要采取神经松解减压术、神经移植术、肌腱转位术等,严重病例可行肩胛骨胸壁融合术。
肿瘤导致的神经压迫,所引起翼状肩胛,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进行神经减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