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副溶血弧菌肠炎
概述
概述
副溶血弧菌肠炎是由副溶血弧菌所致急性肠道传染病。急性起病,常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伴恶心、呕吐等。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感染科、急诊科
别名
嗜盐菌食物中毒
临床症状
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伴恶心、呕吐等。
危害
出现中毒性休克、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意识障碍等,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中毒性休克、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意识障碍等。
检查
血常规、便常规、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血清凝集试验等。
诊断
根据有进食海产品、腌制品或被污染食物史,急性起病,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可伴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结合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对症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
治愈性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恢复较快。
饮食建议
终止食用可疑食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生冷、油腻、高纤维食物,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补充水分。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病因
病因
常因生食或进食烹调不彻底的海产品、腌制品或被污染食物,副溶血弧菌直接侵袭机体所致。
流行病学
沿海地区高发,夏秋季高发,青壮年最常见。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夏秋季高发,潜伏期为2~48小时,平均15小时。急性起病,常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伴恶心、呕吐等。腹泻每日20~30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多数为黄水样或黄糊状便,少有里急后重。腹痛多呈阵发性绞痛,常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下腹,可伴腹部压痛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畏寒、发热,体温一般在39℃以下,重症者可达40℃。半数患者可有头痛。重度失水者可伴声音嘶哑和肌肉痉挛。个别患者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甚至意识不清。偶有皮肤感染而引发败血症
诊断依据
常有进食海产品、腌制品或被污染食物史。急性起病,常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伴恶心、呕吐等。便培养可检出副溶血弧菌,发病1~2天时便培养阳性率高,2天后阳性率减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副溶血弧菌DNA阳性可确诊。
治疗
治疗方针
对症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感染治疗:轻症不必用抗生素,但应用抗生素可明显缩短病程。儿童宜选择蒙脱石散和庆大霉素,成人宜选择小檗碱诺氟沙星。对症治疗:高热惊厥者选用地西泮静脉注射;腹痛剧烈者可选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肌内注射;腹泻严重发生酸中毒者可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静脉滴注;低血钾症可口服氯化钾枸橼酸钾或静脉补钾;并发低血钙者应及时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预后情况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护理
日常护理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对脱水严重、血压下降者应注意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和尿量等。发热时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饮食调理
1.终止食用可疑食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生冷、油腻、高纤维食物,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补水。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