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刺痛
概述
盆腔内器官因各种原因刺激所导致的刺痛感觉
主要由泌尿道、子宫、输卵管、阑尾、小肠等器官疾病导致
若有持续不缓解的刺痛感或外伤后导致下腹刺痛感,应及时就医
主要对引起刺痛的病因进行治疗,辅以止痛、抗炎等对症治疗
定义
下腹一般指肚脐以下、骨盆以上的部分,也称小腹,主要有阑尾、小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膀胱、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精索等。
下腹刺痛,是下腹部的各类器官组织因强烈刺激、损伤、病变所导致的刺痛感觉。
发生机制
当下腹部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受到刺激、遭受损伤等,如炎症、痉挛、破裂出血等,作用于痛觉感受器,经过体内的神经传导至大脑,从而产生刺痛的感觉。
表现
不同器官、性质以及不同伴随症状的小腹刺痛,可反映出不同的疾病特点。
症状特征
疼痛部位
右下腹疼痛: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右侧卵巢或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急性局限性肠炎、右侧输尿管结石等。
下腹正中刺痛:常为子宫疾病、膀胱炎等。
全下腹痛:多见于盆腔炎。
疼痛性质
阵痛:多见于子宫收缩。
撕裂样疼痛:见于输卵管妊娠破裂。
剧烈腹痛:见于卵巢囊肿蒂扭转。
持续性疼痛:膀胱炎。
疼痛发作特点
突然发作性疼痛见于输尿管结石,短时间内发展为剧烈的疼痛,放射至腰、背部以及大腿。
疼痛时辗转打滚,常为泌尿系统结石引起。
身体活动后可使疼痛加剧或缓解者,多为卵巢囊肿蒂扭转。
伴随症状
不同疾病导致的刺痛感还会伴发其他症状,某些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恶心、呕吐
由于炎症或损伤等对肠道的刺激,各类的小腹内器官的疾病基本均可出现。
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
休克
为各类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由感染过重或出血过多引起,如异位妊娠后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面色苍白,严重者甚至可意识丧失。
小腹部或肛门坠胀感
腹腔积血或炎性渗出,均可刺激到下腹部或齿状线附近的感觉神经末梢,进而产生坠胀感。
常见于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破裂等。
发热
盆腔炎、膀胱炎和尿路结石继发感染时,均可导致者发热。
出血性疾病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破裂等,腹腔积血经腹膜吸收时也可导致发热。
血尿
一般为泌尿系统疾病导致,如膀胱炎、输尿管结石等。
阴道流血
生理性因素:女性的生理期可出现阴道流血。
病理性因素:流产、胎盘早剥、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恶性肿瘤等,也可导致阴道流血。
原因
疾病因素
凡可刺激下腹感觉神经纤维的疾病,均可导致下腹刺痛。
常见疾病
膀胱炎:一般为下腹中部持续性的刺痛,尤其在排尿的时候疼痛加剧。
输尿管结石:一般为单侧的疼痛,为突然发作的刺痛。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可引起隐隐刺痛、酸胀痛,当妊娠囊出现流产、破裂时,可突发剧痛。流出的血液积聚在盆腔里边,也会引起下腹部持续疼痛。
卵巢囊肿蒂扭转:若是轻微扭转,刺痛通常呈间断性,时有时无。若是突然间扭转,同时幅度比较大,患者就会出现强烈痛感。
子宫肌瘤:部分患者并无症状,当肌瘤较大可出现小腹持续的隐隐刺痛,疼痛可放射至腰部。
其他疾病
下腹部器官接受手术后,造成局部炎性渗出、水肿、创口暴露等,可导致下腹刺痛。
外伤等破坏了小腹内器官、组织的完整性,造成局部损伤,可导致患者出现刺痛感。
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持续的刺痛或胀痛,并可放射至腰部,导致所谓的“腰酸背痛”的感觉。
非疾病因素
长期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吸烟、喝酒、不规律饮食等,可能导致肠痉挛,出现下腹刺痛的情况,多为绞痛。
女性的生理期、排卵期、怀孕时,可能也会出现下腹刺痛的情况。
就医
若疼痛轻微并且短暂,考虑为饮食不当、生理期等原因导致,可暂时予以观察即可。
若有持续不缓解的下腹刺痛感、突发剧烈的刺痛感、外伤后刺痛感应及时就医,防止出现急腹症。尤其当疼痛突发且剧烈,伴有脉搏细数、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或伴有腹肌紧张、压痛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立即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进行处置:
下腹刺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血便、发热等症状。
下腹刺痛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或有血尿等症状。
女性患者,近期有停经史,突发小腹刺痛,伴或不伴有阴道流血、小腹坠胀感。
以下情况应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外伤后出现持续的下腹刺痛感。
疼痛突发且剧烈,伴有脉搏细数、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或伴有腹肌紧张、压痛等症状。
有停经史者,突发小腹刺痛,伴或不伴有阴道流血、小腹坠胀感等症状。
就诊科室
若患者合并有恶心、呕叶、腹泻、血便、寒战、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症状时,建议到普外科就诊。
患者下腹刺痛且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或有血尿等症状时,应前往泌尿外科急诊。
女性患者,突发小腹刺痛,伴有阴道流血、小腹坠胀感等症状时,应前往妇产科就诊。
以上患者情况紧急时,如有脉搏细数、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血压下降、寒战高热、反跳痛、肌紧张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若急性外伤后出现下腹刺痛,也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刺痛具体发生在哪个部位?程度如何?如何发作的?持续时间多久了?
是否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是否有尿痛、血尿等症状?
若为女性患者,是否伴有阴道流血、小腹坠胀感?
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病史清单
是否有停经史?若没有,上一次来月经是什么时候?
是否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
是否患有盆腔炎?
近期是否接受过下腹部的手术?
是否有过腹部或会阴部的外伤?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该进行何种辅助检查。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腹部触诊:医生会用手触诊腹壁厚度,肝、脾、肾有无增大及压痛,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能否触到包块,包块部位、大小、形状、活动度等。
常规检查
腹部超声:可迅速了解小腹内脏器有无病变、出血、结石等情况,是下腹刺痛的首选检查项目。
腹部CT检查:对于进一步了解疾病情况有巨大帮助,对于导致下腹刺痛的各类疾病均有较高诊断价值。若考虑疾病为恶性,还可判读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出现转移等,指导疾病的下一步治疗。
腹部核磁共振检查:检查意义基本同CT检查,但对于明确软组织病变的鉴别能力高于CT检查,急腹症时不作为首选。
妇科检查:对于考虑为妇科疾病的患者,应着重进行妇科检查,其中包括妇科超声、阴道超声、尿妊娠试验、双合诊等。
腹腔诊断性穿刺:可快速帮助判断有无腹腔内出血、化脓性炎症等,为腹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实验室检查
血沉:可帮助判断机体是否发生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
尿常规:主要帮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粪便常规、潜血:了解有无胃肠道出血及感染性疾病。
其他检查
心电监护:对于怀疑休克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常规行心电监护,以及早发现异常心律及血压变化。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生活中应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过度劳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胃肠活动。
注意个人卫生及性生活卫生,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感染性疾病。
不要憋尿。
女性尤其要注意清洁私处,减少妇科疾病的发生。
饮食方面
均衡膳食,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切勿暴饮暴食。
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
避免进食生、冷、硬、油腻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做到戒烟戒酒。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精神、生活状态,避免过分紧张、忧虑等情绪。对于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问题,积极疏导、排解。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止痛
对于难以忍受的刺痛,在明确诊断前,一般不建议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影响医生判断病情。
已明确诊断的,可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如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
对于考虑痉挛导致的刺痛,可使用解痉剂进行止疼,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等。
部分患者可通过热敷、理疗和按摩腹部来减轻疼痛。妊娠期患者禁忌腹部按摩。
抗感染
部分引起小腹刺痛的原发病会伴发感染或有继发感染可能,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抗休克
对于继发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需进行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包括补液、红细胞及血浆的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
对因治疗
膀胱炎、尿道炎
应保证大量饮水,保持饮水量每日在3000ml 以上。
口服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输尿管结石
直径<6mm的结石,可以尝试采用保守治疗,如解痉、止疼、多饮水等,考虑有感染的辅以抗感染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可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术等。
子宫肌瘤
保守治疗:一般是指药物治疗,比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抑制孕激素合成药物。
手术治疗: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
盆腔炎
以药物治疗为主,应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
盆腔炎严重时,形成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异位妊娠
如果妊娠包块不是十分明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较低,可以尝试采取保守治疗办法,促进自然流产。
保守治疗失败、妊娠囊破裂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扭转
卵巢囊肿扭转的治疗原则是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