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血小板形态学检查
概述
血小板形态学检查(platelet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主要是在显微镜下对血小板形态的检查,包括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数量的评估。
形态学检查用于观察血小板大小、形态、聚集性和分布性情况,对判断和分析血小板相关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适宜人群
疑似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
是否空腹:否。
若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项目同时检测,建议空腹。
检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饮食,忌烟酒。晚上10点以后禁食禁饮,次日早晨空腹检查。
检查后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注意不要揉。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
参考区间
正常血小板的形态如下。
大小
正常血小板呈小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 ,淡蓝色或淡紫红色,多以小堆或成簇分布,新生的幼稚血小板体积大,成熟者体积小。
形态
血小板分布情况: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可聚集成团或成簇。
血小板数量的评估
数量正常、聚集功能正常的血小板血涂片中常7~10个以上聚集,成小簇或成小堆存在;而单个分布、散在少见的血小板多表明血小板数减少或功能异常。
(数据来源:尚红,王毓,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临床意义
血小板形态学检查,用于观察血小板大小、形态、聚集性和分布性情况,对判断和分析血小板相关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小异常
小血小板,占33%~47%,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大血小板,占8%~16%,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脾切除后。
形态异常
血小板颗粒减少:血小板内嗜天青颗粒减少或无颗粒,胞质灰蓝或淡蓝色,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卫星现象:指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现象,可见血小板吞噬现象。偶见于EDTA抗凝血涂片中,可导致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
血小板分布情况: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血小板明显增多并聚集至油镜满视野;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小板数量正常但无聚集,呈单个散在分布。
血小板数量的评估
镜下观察血小板可了解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评估血小板数量。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可呈大片聚集。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少,聚集情况明显减少。
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小板无聚集功能,散在分布,不出现聚集现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